债权法的体系构造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侵权责任入不入债权法、债权立法设不设总则编以至债权立法应该采取怎样的体系构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民法典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债权法的立法体系更为人所关注,本文试个个击破,为债权法的立法寻找一个在逻辑上、实用上、审美上和谐统一的体系构造。
  关键词债权法 侵权责任法 债权法总则
  中图分类号:D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116-01
  
  债的极其广泛存在、所涉范围之广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便能够有所体会。也正因为如此,注定了债权法的立法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国民法典采取分编制定的做法,目前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皆已制定,可以说民法典可能的三大版块皆已成形,接下来的只是一个统稿及体系安排的问题。在这里,有三个因素影响着债权法的结构安排,即逻辑、均衡、实用①。这三个要素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所谓逻辑是要求债权法制度的结构分布应该符合逻辑;所谓均衡是要求债权法的设置与物权法等其它民法制度相协调、统一,避免出现一法独大的现象;所谓实用是要求债权法的结构编排应该便于检索与应用。
  一、债权总则的取舍
  所谓总则,即一般性规定。应否设立债权法总则编,是我国在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学界产生的巨大分歧。笔者试着分析反对者及支持者的意见,发现在争论的同时,二者也存在共同之处。即意识到债权一般规则的重要性。
  支持者的理由多是从总则的统辖功能作出分析,即便是其它方面的诸如“简化民法典条文,避免重复”等好处都是基于统辖功能而引申开来的。其实于反对者而言他们并不否认总则的统辖功能,也并不否认总则能带来的种种好处。
  对于一部法律来说,总则性规定的存在是必须的,这无庸质疑。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总则即一般规定是一定要存在的,但是是否有必要单独成编才是矛盾的所在。然而,单独成编与否在逻辑上、均衡上、实用上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因为独设一编,总则管辖,体系统一,体现事物的共性,思维的抽象这样的功能、好处,在将债权的一般性规则规定到债权法的一章中去也同样能够实现。难道一般性规定与总则名称上的不同就导致了二者实质意义的不同吗?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立法:债权法独成一编,在其中用一章规定债权法的一般性规则。
  但笔者在此仍要先下一个结论:应该设债权总则,但却不是出于考虑总则的统辖功能,这与下文要谈到的侵权责任法的定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侵权责任法的定性
  债的经典定义是特定当事人之间,一方可向另一方请求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②。这一定义事实上成为较大多数人支持侵权责任法归入债权法体系的理论依据。引申而言,即侵权责任法具有双重属性,它是私权救济法的同时又可以归入债权法范畴。其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存在两种合乎逻辑的制度安排。一是单独成编,一是归入债权法名下,成为债权法的一部分。而两种合乎逻辑的安排,也决定了我们应权衡利弊作出选择,笔者出于侵权责任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的目的,倾向于前者。
  侵权责任法迅猛发展,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调整利益关系、保护人的权利的极为重要的法律部门③。这就要求它拥有属于自己的法律环境、地位。而赋予它以民法体系中相对的独立地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够维持侵权责任法的生命力,使侵权责任法不局限于债权法的限制而按照自己本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发展,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调整社会关系、保护权利方面的功能。
  侵权责任法的单独成编并不意味着其与债权法的根本性分离,因为侵权责任的债的属性意味着债权法的一般性规定对侵权责任是适用的。债权一般规定又是必然存在的,如果在侵权责任法再作类似的规定则不免有重复之嫌。也就是说,事实上,债权法一般性规则的存在,将对侵权责任法产生影响,对其有一个领导性的作用。这正是笔者为何支持将债权法总则独成一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笔者只认识到总则的统辖作用,而是因为如果以债权法单章下的一般性规定去统辖侵权法,这在逻辑结构体系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而且,这也会导致债权法的一法独大,无法达到均衡性的要求,再者也缺乏实用性。确立了侵权责任法应该单独成编之后,就要求债法总则也单独成编。这样既能保证其在债权法的原则指导下,又能突出自己的特点。
  三、债权法的立法体系
  综上所述,可以把债权法分设为两编:债权法总则、债权法分则。在分则中,分别设章规定合同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侵权责任法受债权法总则领导的同时,又独具一格。或许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侵权责任法单独成编后,同样是私权救济的过失责任及缔约过失责任是否应该与侵权责任法同处一编,形成一个体系完备的权利救济法?笔者不敢苟同,事实上这样做只是庸人自扰,过失责任因合同而产生,而缔约过失责任任虽然不是合同债务,但其与合同的密切关系,却是不可忽视的④。若人为的将其与合同法生硬的分离开来,在逻辑、实用、审美上都将是一大败笔。将二者归到合同法之中,才是正确的选择。
  
  注释:
  ①杨代雄.我国民法典中债权法的体系构造——以侵权行为法的定位与债权法总则的取舍为考察重点.法学.2007(6).
  ②王泽鉴.债法原理(1):基本理论·债之发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杨立新.侵权行为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其他文献
摘要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制度,其完善与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司法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断完善辩护制度,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刑事辩护制度 律师辩护 诉讼程序 辩护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
摘要经过全面修订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于2010年3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在立法目的、制度体例、执法形式和监督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制度设定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坚持保障环保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特点;在制度体例上,突出了环境保护的特色,兼顾程序法的惯例,突出了上下级部门的互相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在执法形式上,兼顾了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与纠正违法违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个层次的重要岗位,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对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日趋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理念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相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任务之一,也是加快
摘要目前,青年干警在基层检察院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直辖市的所属区院探讨青年干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政治业务素质的培养,以期更大限度的发挥青年干警作用。  关键词基层院 青年干警 共青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21-02    在近幾年,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团支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院党组
摘要应然视角下的遗失物拾得制度应该是遗失人和拾得人之间的双赢,这种双赢是符合效益、公平的价值与原则且遵从财产最佳利用这一财产法最基本的理性原则。本文指出在应然状态下检讨我国《物权法》的遗失物拾得制度,可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报酬请求权和所有权归属这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遗失物拾得 报酬请求权 所有权归属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将刑法“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取消,代之以“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本文认为该罪对象及刑罚处罚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致使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受到阻碍,还违背了蕴含正义、公平、自由等价值的和谐刑法的理念。  关键词砍伐樟树 价值 量刑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摘要我国颁布新刑法之后,以进取性姿态连续出台了四个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逐步加大了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规制力度,统一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数额标准。但这些司法解释尚存在一些不科学性、不协调性和不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知识产权犯罪 司法解释 自然人 定罪量刑标准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144-
摘 要 本文认为我国30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政府对医疗领域“市场化”理念理解的失误,是对医改价值目标的定位失误,从而进一步导致医改在选择路径时依赖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医疗产品的这种特性决定医改路径不能简单模仿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医改的新路径是打破路径依赖,跳出制度模仿性同形机制,以“尽最大可能提高全民健康”为医疗机构的价值理念,方有可能取得医改的成功。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
摘要近十年来,网络在中国迅速普及,网络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学术界,对网络社会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尝试,但在网络社会下,青少年如何更好地成长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结合青年如何参与到网络生活以及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网络社会下青少年如何成长,并力求对如何优化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社会 青少年 虚拟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他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时期,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根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土地神变为了保一方平安,管理一方的基层神袛。凡有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信仰存在,土地神信仰成为了一种汉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因此,探究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文化,追溯汉民族的民间传统,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土地神 民间信仰 地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