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Lu-EB-RGD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PDX模型中的显像与治疗研究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靶向整合素αvβ3诊疗一体化放射性分子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探讨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瘤(PDX)模型显像及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RGD肽与白蛋白结合基团EB相连接,构建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vβ3的EB-RGD,并经螯合剂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偶联完成靶向分子177Lu标记。构建68只NSCLC-PDX模型鼠,取28只注射177Lu-EB-RGD或177Lu-RGD行microSPECT显像和生物分布研究;另行177Lu-EB-RGD放射靶向治疗实验:取PDX模型鼠4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8.5 MBq 177Lu-RGD组(B组)、18.5 MBq 177Lu-EB-RGD组(C组)、29.6 MBq 177Lu-EB-RGD组(D组),每组10只,观察治疗后50 d内模型鼠肿瘤体积变化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77Lu-EB-RGD的标记率在95%以上,比活度为(55±14) GBq/μmol,其体外稳定性好,放化纯大于95%。注射177Lu-EB-RGD后4~96 h,NSCLC-PDX模型鼠肿瘤清晰可见,注射后4、24、72、96 h的肿瘤/肌肉摄取比值(T/M)分别为7.34±0.67、14.63±3.82、15.69±3.58及15.99±5.42;生物分布结果示177Lu-EB-RGD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与SPECT显像结果一致,且4 h时的177Lu-EB-RGD在肿瘤中的摄取明显高于177Lu-RGD[(10.15±1.17)与(3.30±1.47) %ID/g;t=18.60,P<0.05]。177Lu-EB-RGD治疗后,A组与B组模型鼠的肿瘤体积均快速增加;而C组与D组肿瘤体积呈持续降低趋势,在第28天时C组与D组肿瘤均已肉眼不可见,且在随后的监测时间内未见复发。

结论

177Lu-EB-RGD能靶向αvβ3阳性的NSCLC-PDX模型,显像效果好,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望为晚期靶向治疗耐药或无效的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①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中位年龄41(14~67)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36例(90.0%),IPI评分中高危、高危23例(57.5%);25例(62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R1状态下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7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Cox
期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北京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初诊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肺癌原发灶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PET/CT影像学征象[原发灶大小及最大标准摄取
目的探讨18F-AV45 PET/CT脑显像中视觉分析、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对不同认知障碍患者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的评估以及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纳入47例(名)受试者,包括5名[男3名、女2名,年龄(58±13)岁]健康人对照(NC)、8例[男2例、女6例,年龄(66±10)岁]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已成为恶性肿瘤影像学评估的参考标准。PET/MR的优势在于通过多参数影像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肿瘤特征的识别;也有学者探讨了18F-FDG PET结合MRI提供的精细解剖信息是否提升了肿瘤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性。该文首先介绍了PET/MR的结构、成像参数和机器操作方面的内容,后综述现有文献,分析了PET/MR对于恶性肿瘤的评估是否具有增益价值。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