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其职能转变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保障。然而,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不均衡问题。探析西安市各区县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以期全面提升陕西省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关键词:公共服务;县级政府;供给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问题提出
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因此,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积极意义。陕西省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平稳,但在一些局部地区还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包括县级政府基础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经济性公共服务结构失衡、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
二、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其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陕西省经济、政治、文化的枢纽。其县域政府的公共服务供需具有质量与数量上的代表性。衡量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也包括三个方面:维护性公共服务类指标、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
第一,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层次较低,一般是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服务与公共安全服务两个方面。第二,县级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经济性指标指政府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生产性指标,它包括公共行政服务与公共科技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一般受益者主要是集体,而非个人。第三,县级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用于衡量社会服务水平,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公民权利”的性质,具有社会资本再分配的功能。这说明西安市各区县正逐步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意识、改善服务投入不足的现状。也进一步说明陕西县级政府职能由生产投资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转变的趋势。但另一方面,西安市各区县就业率并不均衡说明县级政府提供就业服务供给与大家就业期望值与满意度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各区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等化程度不同。
三、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究
首先,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支出浪费。一方面,县级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吃财政饭”造成“亏空”。维持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费用比其他任何层级的政权都高。最基层的县级政府把持了除国防以外的全部维持性公共服务的50%。公共服务“形象化”、“门面化”的建设工作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而忽视真正的公共服务需求。当代政府治理理念已经逐步由“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进而向“服务行政”转变。但我国相对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制约、传统行政体制束缚与封闭保守行政意识限制,政府治理并没有实现对原有官僚制的超越,而是在现实压力前对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妥协与补充。
第二,县级政府生产建设型公共服务供给低效性。表现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只注重供给数量,忽视供给质量。现阶段陕西公共服务以政府单一中心供给为主体,其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垄断性”与“非竞争性”特点。因此,出现县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行政性”“强制性”与“随意性”状况。例如,县级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搞了许多企业和加工项目,其中很多因为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加之县乡间公共权力不对等、公共服务渠道闭塞、公共服务信息不对称,公众往往无法有效而准确的传达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监督与意见反馈。造成公共服务供给“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无法满足滞后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造成县域经济更大的负担,并由此产生新的债务。
第三,县级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职能定位不清。一些县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尚未形成民主化的行政职能环境,权责混乱、随意插手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而忽视政府监管调控职能。造成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越位”、“缺位”、“错位”,导致部分区域、领域公共服务无人问津,其相关方面公共服务配套方案与设施失效,造成公共服务供给地区间非均等化问题。
四、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的关键性与基础性条件。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需要建立健全县级政府行政体制,才能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因此,构建以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权、职权、事权”为核心的体制框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完善县级政府公共财政体制。1.调整县级政府公共支出方向。2.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其次,转变县级政府行政职能体制。1.建立服务型政府多元主体利益表达体系。2.改革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使公共服务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职能并重。最后,建立县级政府公共行政体制。1.确定县级政府公共行政权限。明确其“必须管”“不必管”与“不该管”的领域,以此理顺与充实县级政府财政收入基础,增加社會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才能实现各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供给均等化。2.建立县级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主法制与政权监管体系。确保享有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平等,推进陕西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立法与具体事项操作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兴云.走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07-04.
[2]陈谭,罗晓俊.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报告(1998-2008)[J].公共管理学报,2008(4):13.
[3]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刘 静(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经济管理。
关键词:公共服务;县级政府;供给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问题提出
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因此,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积极意义。陕西省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平稳,但在一些局部地区还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包括县级政府基础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经济性公共服务结构失衡、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
二、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其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陕西省经济、政治、文化的枢纽。其县域政府的公共服务供需具有质量与数量上的代表性。衡量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也包括三个方面:维护性公共服务类指标、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
第一,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层次较低,一般是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服务与公共安全服务两个方面。第二,县级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经济性指标指政府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生产性指标,它包括公共行政服务与公共科技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类指标一般受益者主要是集体,而非个人。第三,县级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分析。社会性公共服务类指标用于衡量社会服务水平,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公民权利”的性质,具有社会资本再分配的功能。这说明西安市各区县正逐步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意识、改善服务投入不足的现状。也进一步说明陕西县级政府职能由生产投资与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转变的趋势。但另一方面,西安市各区县就业率并不均衡说明县级政府提供就业服务供给与大家就业期望值与满意度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各区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等化程度不同。
三、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究
首先,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供给支出浪费。一方面,县级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吃财政饭”造成“亏空”。维持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费用比其他任何层级的政权都高。最基层的县级政府把持了除国防以外的全部维持性公共服务的50%。公共服务“形象化”、“门面化”的建设工作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而忽视真正的公共服务需求。当代政府治理理念已经逐步由“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进而向“服务行政”转变。但我国相对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制约、传统行政体制束缚与封闭保守行政意识限制,政府治理并没有实现对原有官僚制的超越,而是在现实压力前对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妥协与补充。
第二,县级政府生产建设型公共服务供给低效性。表现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均衡——只注重供给数量,忽视供给质量。现阶段陕西公共服务以政府单一中心供给为主体,其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垄断性”与“非竞争性”特点。因此,出现县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行政性”“强制性”与“随意性”状况。例如,县级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搞了许多企业和加工项目,其中很多因为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加之县乡间公共权力不对等、公共服务渠道闭塞、公共服务信息不对称,公众往往无法有效而准确的传达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监督与意见反馈。造成公共服务供给“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无法满足滞后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造成县域经济更大的负担,并由此产生新的债务。
第三,县级政府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职能定位不清。一些县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尚未形成民主化的行政职能环境,权责混乱、随意插手公共服务市场化领域而忽视政府监管调控职能。造成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越位”、“缺位”、“错位”,导致部分区域、领域公共服务无人问津,其相关方面公共服务配套方案与设施失效,造成公共服务供给地区间非均等化问题。
四、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制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的关键性与基础性条件。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需要建立健全县级政府行政体制,才能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因此,构建以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权、职权、事权”为核心的体制框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完善县级政府公共财政体制。1.调整县级政府公共支出方向。2.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其次,转变县级政府行政职能体制。1.建立服务型政府多元主体利益表达体系。2.改革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使公共服务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职能并重。最后,建立县级政府公共行政体制。1.确定县级政府公共行政权限。明确其“必须管”“不必管”与“不该管”的领域,以此理顺与充实县级政府财政收入基础,增加社會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才能实现各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供给均等化。2.建立县级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主法制与政权监管体系。确保享有公共服务方面的权利平等,推进陕西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立法与具体事项操作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兴云.走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07-04.
[2]陈谭,罗晓俊.中国乡村公共治理研究报告(1998-2008)[J].公共管理学报,2008(4):13.
[3]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刘 静(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