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术后1小时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小时。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心功能状态、不良心脏事件、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BNP含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率以及TIM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治疗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K-MB和B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U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