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栀子有效成分栀子苷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中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外用可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扭挫伤痛等。多本古代医学专著提到中药栀子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突出作用,《神农本草经》云:“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金融行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助科技工具得以处理,这对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给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人工智能逐渐渗透金融领域的背景,指出当前应用型高校在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在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霍尔的三维结构工程理论,从知识体系、实训体系和实习体系三个角度构建金融工程专业
<正>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正确认知事物、以科学的逻辑思维正确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曾说:“学生的文章写不好,并不是由于他写了几个错别字,也不是因为他不懂语法,主要是逻辑思维问题。”当前的语文高考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明显。以山东省高考作文为例,不论是2020年的“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还是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中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之关系转换等题目,其实都要求学生有
期刊
传统典籍中包含了大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发展过程中沉淀的文化精髓,而译者则基于不同的时空范围、知识经验、翻译目的等因素选择再现或过滤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甄选《道德经》四个德文译本,从哲学阐释学的核心概念——视域融合视角出发,提取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讨二战后至今德国汉学界不同背景的译者是否能够完整再现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传播中国形象。
<正>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阅读不仅是引导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他们文化底蕴、情感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渠道,也就是说,阅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以及能力发展,是影响他们未来成长的核心要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更加需要丰富而积极的元素对他们施加正向影响,所以就更加需要多样性、广泛性、深入性的阅读来支撑。
期刊
<正>不少人认为,所谓阅读,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这是存在偏差的,阅读的范围应是极为广泛的。对于高中生,要结合其性格特点和爱好兴趣,各个学科相关的书籍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内容,关键在于利用群体智慧予以抉择。倘若将阅读狭隘化,毫无疑问等于打消了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改变观念应当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前提。
期刊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间通讯的媒介,参与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同时也是极富潜力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工具.然而在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其相关作用的分子机制.氧化还原体系的平衡既与衰老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又参与了损伤后修复和组织再生等过程的调节,是老化与再生的中心环节之一. EVs的发生以及其所携带的活性生物成分都具有衰老、再生、氧
近些年里,一些律师身先士卒,主动向垄断行业和行政机关发难, 提起普通人一般不会提起的诉讼。这些诉讼都具有公益诉讼的性质。律师们提起的公益诉讼不仅有益于市场秩序的净化,也有利于推动法治进程。一个重要的公益诉讼的胜诉,往往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一个行业性的、体制性改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争取民族独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百年路程。通过梳理百年来工会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工会在探索自身历史任务进程中,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作为重要依据,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自我革新勇气,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这是中国工会百年实践探索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0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生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构建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最初呈现、模范呈现、独特呈现以及早期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枢纽呈现,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代表性呈现,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工人运动革命领域中的“精神代表”。
<正>作为"写知识分子的作家",和之前创作的《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等长篇小说一样,《活着之上》也集中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所处时代境遇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体现了人类生存的纠结和内心挣扎,但和《沧浪之水》等贯穿的相对单一的价值观念相比,《活着之上》写得更加拉锯、纠结和挣扎,主人公聂致远的形象也不像池大为描绘的那么绝对,而是在精神与生存的世界、精神性与动物性的世界、活着之上和活着至上的世界、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