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各地土木建筑行业迎来建设高潮的同时也开始向高层建筑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紧张的现象,但是对现代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下内容将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地资源;施工技术;沉降观测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land resource is nervous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civil construction industry ushered in the climax of construction also began to the developed to high-rise buildings,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appear in the city, high-rise buildings appear to alleviate on certain level land tension phenomenon, but it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following will introduced the sedimentation observation technique in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to learning to us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lan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ettlemen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在各地土木建筑行业迎来建设高潮的同时也开始向高层超高层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紧张的情况,但是高层建筑一次性投入多,影响因素多,出现问题后影响大,经济损失严重,这对现代的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以下内容将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引发高层建筑沉降的因素分析
   高层建筑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对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根据作者多年的高层建筑施工,总结出了引发高层建筑沉降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因内部因素引发的沉降变形现象可分为两类,即合理变形与施工误差变形。其中合理沉降变形一般小于设计方案中的允许变形值,无需进行任何技术处理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趋于稳定。而施工误差引发沉降变形,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能造成极大的危害。第二,外部因素,高层建筑施工中因外部因素引发的沉降变形现象主要表现为基础形变,由于建筑物的整体重量超出基础部分的承载系数,导致基础部分的土层被不同程度的压实,进而造成高层建筑的沉降。
  3、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历,认为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应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第二,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条件,其他各阶段的复测,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果暂时停工,重新开工时和在停工时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高层建筑沉降变化,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高层建筑竣工后,观测频率可以适当少些,这要根据沉降速度的大小和地基土类型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对科研项目工程应重点观测,若在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小于等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高层建筑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对于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当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其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第三,为了能准确反映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便于观测且最能反映沉降特征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第四,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第五,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协调一致, 工作相互配合,认真仔细,并做到步步有校核。第六,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第七,原始数据要可靠真实,记录和计算均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第八,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如水准点距离观测点过远,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这样可以保证观测的精度。对高层建筑物和构筑物每一区域的沉降观测,水准点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并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并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应埋设坚固,考虑永久使用,与被观测的高层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控制在30~50m,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水准点的设置必须在基坑开挖前15天内完成。水准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埋式和浅埋式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应设置至少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另外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4、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而且应严格控制每个程序的质量。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认为在沉降观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和程序进行:第一,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第二,依照场区水准控制网,根据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及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沉降观测点与控制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为了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应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第三,根据确定的观测周期及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层甚至数层地下结构,第一次观测应从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第四,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無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计算出沉降量。第五,列统计表并对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进行汇总,对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进行绘制。根据沉降曲线图和沉降量统计表,可以对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及时的反馈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正确地指导施工。
  5、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是控制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及设计的要求进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注意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夏才初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高层建筑施工手册》赵志缙等,同济大学出版社
   [3]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徐至钧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房屋的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这些差异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房产预测算;差异;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ediction of housing area and actual area differences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m
摘要: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优势以及需用量的增加,大大推动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就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与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分析;防腐;选材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th
摘要:文章针对道路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质量问题,提出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治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road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ne to several quality problems, some treatment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
摘要:本文对低压断路器的各种参数及断路器之间的各种配合以及配电时部分保护参数的设置,以及在实际应用时一些注意事项做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低压断路器;配合;整定电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ow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of various parameters and breakers between all kinds of co
摘要::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新建与改造建筑都需考虑如何利用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技术达到建筑“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绿色目标。本文结合我国当代绿色办公建筑实践,分析了这些特征对绿色设计的影响,以使建筑设计达到“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绿色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办公建筑;实例分析  Abstract: : development of green ar
摘要: 电子计算机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根据机房的重要性,考虑是否双路市电电源接入或设置柴油发电机系统,并应设置UPS室,计算机机房应设置专用的动力箱。电子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根据电子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运行方式(是否联网)等情况,可划分为A、B、C三级。电子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应考虑计算机系统有扩容、升级等可能性,并应预留备用容量。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文就机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进行了论述,主要详细介绍了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的方法,以及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水方式,其中包括高位水箱给水方式、气压罐给水方式、变频泵无水箱给水方式以及减压分区给水方式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高层给水系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案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water supply of high-ri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混凝土裂缝问题,直接影响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所以,对于混凝土裂缝,应通过一些措施以预防、处理为主。本文对水工混泥土施工裂缝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w
中图分类号:TU7  摘要:钢筋混凝土大梁施工因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本文就大梁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裂缝治理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大梁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 由于受力较大产生的裂缝  (1)由外力造成的裂缝,其中包括施工超载、设计承载力不够、构造措施不合理、各种外力冲击等所造成的裂缝。此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中的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不规范与多发事故等现象,本文将对桥梁设施与工程施工的管理不规范的分析与支出核心所在。指出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应该怎样管理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了阐述。为我国道路桥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走入良性的循环发展轨道而奋斗!  关键词: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5      由于我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