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受精中不同受精结局组间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及妊娠率的比较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受精能力的预测以及妊娠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期间本中心正常受精的短时体外受精(IVF)患者1 630例作为对照组(短时IVF组), 因短时受精失败行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30例作为研究组(R-ICSI组), 检测并分析两组精液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浓度、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

结果

①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总Gn用量、Gn使用时间以及获卵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R-ICSI组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63.8±17.4)%]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1.8±13.6)%](P<0.01), 并同时伴有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率的明显下降(P<0.05), 但其均值却仍然高于精液常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③R-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70.8%)、总受精率(76.2%)及优质胚胎率(50.0%)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6.01%, 85.0%, 59.0%)(P<0.01); ④R-ICSI组平均移植胚胎数(2.0±0.2)显著高于短时IVF组(1.9±0.3)(P<0.01), 但种植率(36.6%)却仍然低于短时IVF组(49.0%)(P<0.05); R-ICSI组临床妊娠率低于短时IVF组, 胚胎停育率高于短时IVF组,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IVF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结合常规参数,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低于63.8%时, 受精失败风险增加, 但其对于妊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基础必须具备健康素养能力,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