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需要“扬弃”与“引领”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的督导职能,可分解成督教、督学、督管和质量监测(质检)四个方面。尽管其管理模式有别,运行机制不同,规章制度各异,但四种职能聚焦到一个核心目标,则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与促进。
  教育质量是因时、因势、因人、因地而动态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的复合概念。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在外延与内涵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照现代教育观,可将教学质量概述为教学双方及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成效满意程度的评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要求较高的评判标准。由于不同评价主体的满意度是不断充实、演变和递进的,因此,教学质量的内涵是不断改进、优化和提升的。教育家布卢姆对教学质量曾有过如下描述:教学质量指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地或内隐地)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和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等,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等。
  在教育质量的保障与促进过程中,校本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有着与政府督导、上级视导、专家评估等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它是教学共同体内的一种质量自控系统,它长期下沉教学一线,面向常规教学生态,与全校师生共同呼吸,采集与反馈信息实时进行,因而是学校科学发展不可或缺,质量日益提升的自我保健体系。该体系的运行意识、责任义务和道德伦理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与坚持,就是“扬弃”和“引领”。
  “扬弃”一词,是具有否定和肯定双重意义的辩证哲学概念。常態校本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简称“督导”)的对象,总是处于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而言,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从而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对旧质的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中国道家学说中有“舍得”的哲学思想,认为做人做事“有舍才有得”,舍得之间,获得人生或事业的进阶。督导过程中的“扬”,就是肯定,鼓励和表扬,指出教学质量发展中需要提倡和发扬光大的方面;“弃”,就是否定,反对和抛弃,点出教学质量现状中需要纠正或优化改进的地方。督导过程中,督导双方(督导方和督导对象),都期盼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扬弃”,“扬弃”意味着进阶。关键是,督导双方“扬弃”的内容是否一致。一致时,成效良好,不一致时,显效缓慢。
  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已经融入了多项职教理论和职业技术元素,假如没有相关深入的研究和修养,督导方较难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改革内容做出恰到好处的“扬弃”性点评。而学校常规教学授课,面广量大,并非每一堂课都是“研究课”和“示范课”,但每一堂课都可有实际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它们是教师群体尝试改革和创新的试验场和实验点,此时所希望的,正是督导的“扬弃”性评价。如果没有,督导对象会感到十分失望。
  一系列督导“扬弃”性评价的运动轨迹,可汇聚集成某种“引领”。“引领”是带动事物向某一个方向,沿某一条路径前进的社会学概念。常规督导过程中的“导”,就是一种“引领”作用。人类社会的事物发展,为什么要引领呢?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与多极化,不是照样发展吗?教学质量没有督导的情况下,不是照常进行吗?这正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实践证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引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假如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人类社会会在黑暗中长期摸索。“引领”之所以认为是社会学命题,也是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认识论中产生的。办学过程中众多的文件,都可认为是系列的、分层的或专题性的“引领”。但纸质文件的“引领”要转化为常态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自觉行动,仍离不开现场的督导性“引领”。督导性“引领”,按照一定的理论、文件、精神,针对现实发生的教学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反馈的“扬弃”性评价,精彩生动地、及时有效地“引领”事物向质量评价主体的满意度方向发展。督导性“引领”,并非是简单地、向导式地带领督导对象走哪条现成的道路,也并非要求教师按照指定的道路整齐前进,而是依据教学实践,提供正反经验,列出相关参数,指点技术要领,将办学理念精神和质量要求等,化为直接的现场指导服务,帮助督导对象做出合适的选择,从而发挥显性或隐性的“引领”作用。
  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之际,督导的“扬弃”和“引领”,显得尤为必要。教育部于2014年2月10日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2015年2月10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特色型智库”不同于“中国知网”,而是国情决策咨询的“人才智力库”,它需要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智慧性“扬弃”和“引领”。同样,高职院校,仅有“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不行的,单靠少数领导也是不够的,也需要“校本智库”的临场服务,从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高度,帮助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扬弃”中“引领”,增强学校软实力。
  (作者系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其他文献
对高职学生系统配置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系统配置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高职学生系统配置能力的培养给出几点建议:加强综合项目训练,提升系统配置能力;吸收学生参与
摘要: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心理特质。目前高职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高考失利的挫折导致的自卑心理、经济贫困的挫折导致的自惭心理、学业不佳的挫折导致的厌倦心理、择业不利的挫折导致的悲观心理、人际交往挫折导致的孤独心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高职学生端正认识、调整心态、自我调适,不断提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