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而至诚的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匆匆去二炮医院看望黄先生,遗憾的是只能透过视频远远地凝望着先生,不想这远远的一刻凝望却成为了今生今世与先生的永别。
  我与先生相识于1992年初冬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哲学年会。当时我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的硕士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北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当年学术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系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常常邀请教育心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倡导拜访名家的出外游学。作为学生的我们却因此因“祸”得福,期间受到了教育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学术滋养和为人的熏陶。1990年入学后的第一个冬季,就有幸听到了孙喜亭先生讲授的“教育学原理”系列专题,体悟到了抽象的理论如何讲得通俗易懂,领悟了学理与逻辑的力量。1991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教育哲学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有幸结识了教育学原理的老前辈——王道俊、郭文安先生以及教育哲学的当家人——陆有铨先生以及一批同道中人。1992年再次参加在长沙举行的教育哲学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有幸认识了教育哲学的主要奠基人——黄济先生和教学论的泰斗级人物——王策三先生。读研时期与这些大家的交往,受到他们耳闻目染的熏陶,对自己今后在做研究、做事情以及应当如何为人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黄先生的影响至今都铭刻在心。
  记得湖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哲学年会后,我到北京去访学,刚好与黄先生同行,火车一晚夜行之后,一早就与同行的老师同学一起蹭到黄先生所在的卧铺车厢,舒展身体,同时聆听老先生的谆谆教诲。到京之前黄先生专门嘱咐参会的北师大学生带我们到北师大的招待所,安顿好我们的住宿。第二天一早,起床不久就听到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我们都非常诧异,站在门口的竟是黄济先生。先生一进门就问我们一夜休息得怎样,并询问我们当天的安排。当先生听到我们计划上午要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时,执意要给我们带路,这让我们这些后辈诚惶诚恐,先生却只是淡淡地说,我这只是顺路。就这样我们随行先生,一路到了现在北三环的北太平庄的路口,并告知我们西行不远就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想想这一路前行几乎穿越了整个北师大校园,对于当时已经70多岁的先生来说也是不短的距离。在北京这充满寒意的初冬早上,这一段经历使一群初来乍到的青年后学者感受到了先辈学者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呵护。有时候想想,什么是人格魅力,可能不在于一个人言说了什么,而更在于你践行了什么。身教重于言教,这一中华的古训在这里找到了其合理的解释与注脚。我也第一次深深感受到先生的为人为事的风范。
  1993年考入北师大追随孙喜亭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后,与黄先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无论是读博期间在孙先生和成有信先生主持的“博士生论坛”上,还是黄先生参与的我的博士学位答辩会;无论是留校工作后,在校内的邂逅,还是到先生家的专程拜访,你都会受到先生深厚的学识以及为人厚重的熏陶。尤其是见到先生时,他一张口那带着浓郁山东口音的普通话称呼你:“亚庆同志”,你内心就会有某种灵魂的触动,你能够感受先生的真诚与坦荡。但令我更为触动的是先生在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却因不愿突破自己信奉的做人原则而坚辞不领取学校给予的重大奖励。在与先生多次电话沟通中,先生言辞之间都渗透着自己坚守的做人原则以及超越功利化的坦荡坚守。这一重大奖项至今没有领取,这使我深深感叹,在这日趋功利化,“精致个人主义”尘嚣日上的时代背景下,先生的超功利、至诚至善的做人操守尤显稀有,尤其难能可贵。这是先生使我第二次深深的感动。
  这两次深深的触动,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使我一辈子受益。记得先生在90华诞的座谈会上,先生在答谢发言中,带有玩笑意蕴地说了一句话,“我这个人很复杂”。确实先生的经历很复杂,从白区到解放区,从小学教员到大学教师,经历了上个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重要时期,复杂的经历没有改变先生的做人原则,却使先生悟出了做人的真谛并坚守到生命的终点,这就是至诚至善,老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是后学者应该铭记在心并应该践行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郭秋维 男,回族,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埔尾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至今已有34年教龄。他因地制宜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开发显微镜等教学用具,带领学生参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注重德育,关心留守儿童,带头捐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等荣誉称号。  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可以提高孩子的科学素质,给他们带来别样的体验和感悟,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
1985年,不到22岁的生物教师张立新在北京丰台三中开始了班主任生涯。同事们很快发现张立新的班级教室每天都是窗明几净的,与其他班级的教室形成很大的反差,于是纷纷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请教其中的玄机。原来,张立新担任班主任后不久,发现教室卫生在每周固定时间的大扫除之后只能保持一两天,她开始琢磨保持良好卫生的长效办法。她把整个教室分解为若干个卫生岗位,将所有的岗位分配给全班4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负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建设好班集体,就需要从开好每一节班会课做起。回顾3年来笔者开过的几十次班会,主题内容包罗万象:适应高中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与我的梦想、学霸谈学法、艺术节中的舞蹈与合唱、运动会中全力以赴的你、心理测试小游戏、关于读书、关于励志电影、关于爱情那些事儿……从初次见面时的“吾爱五班”的主题班会到高三时的“吾班‘合伙人’”最后一次班会,这些班会记录着笔者对学生教育的方方面
孟毅亮 男,汉族,195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圪台坪教学点高级教师,至今已有40年教龄。一个人坚守一所小学,承担起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繁重的工作。他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独创复式教学法。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关注单亲、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有40年教龄,在圪台坪教学点工作了29年。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朴实,他
北京史家小学的家校合作活动有非常鲜明的“史家”特色,其“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合作理念与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理念、“无边界”课程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家小学还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移植到校园中,目前已经有  486名教师通过学习和考核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采访中,史家小学德育处主任李娟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史家”故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史家小学的“妈妈读书会”和“爸爸运动队”因
8年前,8位平均年龄30岁的教师因渴望成长而聚在一起,在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前的草地上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读书活动,宣告了一个自发性、草根性教师成长团队—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立。  8年后,原本8个人的成长共同体已经发展出十几个类似的共同体分体,越来越多的教师被共同体吸引并加入,共同体已经成为厦门教师成长的“桃花源”。如今,这群人再次聚在一起,纪念共同体成立八周年,并探讨共同体未来的发展走向。正
关于《荒野生存》  美国影片《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散文集《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问询生命真相而毅然投身荒野悟道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家境优越,毕业于名校,并被保送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前程似锦。但是,他放弃了哈佛,脱去了所有文明的外套,成为一名“超级流浪汉”,走进阿拉斯加寻找生命的归乡之路。在荒野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回人群的洒脱。然而,四个月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梦”关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和公民应当如何担当”三个层面的问题,明确给出了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构建“自由、平等、公正、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的是学校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广义的学校文化涵盖了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教研文化等层面,其中,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包含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培塑,因此在基础教育变革尤其是学校文化变革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建设新型教研文化、激活教研中层组织的文化活力、借助教研层面的文化构建来带动整个学校文化深层次的重建,已经成为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平原,是一所县城小学。这所学校基础设施差2016年,才实现班班多媒体;师资力量薄弱,全校仅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具备中师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乐陵市实验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引路人。是他,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生根;是在他的引领下,乐陵市实验小学才走进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