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投资者看重大企业的收入,而不是它们出身哪国。
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有效地配置资源的决心,
以及是否通过股东友好的方式管理自己
美国企业回归
2008年第一季度,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排名,全球市场价值前十名的企业中,美国公司占据五个席位。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第三季度的这一排名中,美国公司只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三家中流砥柱企业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微软和沃尔玛。转眼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排名中,美国公司占了8位,其他国家的企业只有中国的中石油和瑞士的雀巢公司入围。《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分析,2009年全球最具市场价值的前十名企业中,美国只占了三位,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微软和沃尔玛,其他的上榜企业中很可观的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的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还有巴西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这说明金融风暴打击了美国的私有企业,新兴市场的国有企业得到了机会。
2009年是美国企业的低谷,然而情况好转得很快,IBM、苹果公司、通用汽车等企业很快就再次回到榜单中。尽管美国已经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主导榜单,但是在全球排名前50的企业中,美国依然占据大约50%的份额。另外,在全球500强企业的榜单中(按利润排名),前十名中有六位属于石油天然气企业,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上榜的美国能源企业只有埃克森美孚一家。在页岩气开发热潮之后,依靠便宜的化石能源的企业或许就不再具有太大竞争优势了,因此能源企业排名格局也很可能有变化。
除了能源行业,在电信、手机领域,美国企业的实力也大大增强。最近两年,苹果产品风靡全球,苹果公司也成为目前世界最具市场价值的企业。今年4月,美国的电信企业Verizon否认与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的合作,害得沃达丰的股价当天下跌3.7%。才过几个月,9月2日公司又说,将以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达丰手中的Verizon无线业务。这笔交易是西方资本市场上有史以来第三大的并购。专家认为,一旦Verizon完全掌控Verizon无线,它将能够更加深入地整合其有线和无线业务,尤其是在后端运营和IT系统方面,尽管价格不菲,但还是值得的。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微软表示,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以及专利将对于“促进公司向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过渡”至关重要。现在,在无线通信领域,美国企业占主导地位。
排行榜的意义
拥有巨型公司才能证明一国的经济实力吗?不能这么断定。德国的经济支柱是一群中型企业,加拿大没有巨型企业,但其经济情况也不错。而且,全球五百强榜单瞬息万变,今天的第一可能没过几年就消失了,依靠公司排名来评定显然不精确。自从有了全球500强排名后,十强榜单变幻莫测。1987年5月日本银行业崩溃之前,日本企业在全球十强中占据八席。东京电力公司曾是全球第三大企业,可经过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其市值只剩下峰值时期的十分之一。在2000年,IT业泡沫破灭之前,思科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曾进入过全球十强。2005年至2007年间,花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也曾在十强中进进出出。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矿业公司,都曾进入过十强。
虽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能单靠巨型企业多寡来评价一国的经济实力,但是这种榜单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无论怎样,如果一国的某个公司能在全球排得上名次,至少证明在该公司所在行业内,该国具备国际竞争力。
而且,企业大了,就难以避免地参与国际竞争,巨型企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情况,或者其在国际市场的活跃程度。巨型企业越多,则该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美国企业回归排行榜,而且上榜的美国企业涉猎行业广泛,也体现出美国的经济地位。
回归的原因
除了一直在榜单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之外,与前十名一步之遥的美国企业很多,例如工业企业集团通用电气、日化企业强生公司、医疗保健企业Johnson
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有效地配置资源的决心,
以及是否通过股东友好的方式管理自己
美国企业回归
2008年第一季度,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排名,全球市场价值前十名的企业中,美国公司占据五个席位。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第三季度的这一排名中,美国公司只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三家中流砥柱企业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微软和沃尔玛。转眼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排名中,美国公司占了8位,其他国家的企业只有中国的中石油和瑞士的雀巢公司入围。《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分析,2009年全球最具市场价值的前十名企业中,美国只占了三位,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微软和沃尔玛,其他的上榜企业中很可观的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的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还有巴西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这说明金融风暴打击了美国的私有企业,新兴市场的国有企业得到了机会。
2009年是美国企业的低谷,然而情况好转得很快,IBM、苹果公司、通用汽车等企业很快就再次回到榜单中。尽管美国已经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主导榜单,但是在全球排名前50的企业中,美国依然占据大约50%的份额。另外,在全球500强企业的榜单中(按利润排名),前十名中有六位属于石油天然气企业,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上榜的美国能源企业只有埃克森美孚一家。在页岩气开发热潮之后,依靠便宜的化石能源的企业或许就不再具有太大竞争优势了,因此能源企业排名格局也很可能有变化。
除了能源行业,在电信、手机领域,美国企业的实力也大大增强。最近两年,苹果产品风靡全球,苹果公司也成为目前世界最具市场价值的企业。今年4月,美国的电信企业Verizon否认与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的合作,害得沃达丰的股价当天下跌3.7%。才过几个月,9月2日公司又说,将以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达丰手中的Verizon无线业务。这笔交易是西方资本市场上有史以来第三大的并购。专家认为,一旦Verizon完全掌控Verizon无线,它将能够更加深入地整合其有线和无线业务,尤其是在后端运营和IT系统方面,尽管价格不菲,但还是值得的。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微软表示,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以及专利将对于“促进公司向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过渡”至关重要。现在,在无线通信领域,美国企业占主导地位。
排行榜的意义
拥有巨型公司才能证明一国的经济实力吗?不能这么断定。德国的经济支柱是一群中型企业,加拿大没有巨型企业,但其经济情况也不错。而且,全球五百强榜单瞬息万变,今天的第一可能没过几年就消失了,依靠公司排名来评定显然不精确。自从有了全球500强排名后,十强榜单变幻莫测。1987年5月日本银行业崩溃之前,日本企业在全球十强中占据八席。东京电力公司曾是全球第三大企业,可经过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其市值只剩下峰值时期的十分之一。在2000年,IT业泡沫破灭之前,思科和甲骨文两大科技巨头曾进入过全球十强。2005年至2007年间,花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也曾在十强中进进出出。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矿业公司,都曾进入过十强。
虽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能单靠巨型企业多寡来评价一国的经济实力,但是这种榜单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无论怎样,如果一国的某个公司能在全球排得上名次,至少证明在该公司所在行业内,该国具备国际竞争力。
而且,企业大了,就难以避免地参与国际竞争,巨型企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情况,或者其在国际市场的活跃程度。巨型企业越多,则该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美国企业回归排行榜,而且上榜的美国企业涉猎行业广泛,也体现出美国的经济地位。
回归的原因
除了一直在榜单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之外,与前十名一步之遥的美国企业很多,例如工业企业集团通用电气、日化企业强生公司、医疗保健企业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