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笔者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四点应引起注意:一、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不够而导致的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不力的现状;二、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三、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四、此次课改是在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
  关键词:课堂冷漠现象 美术新课改 实施不力 不重要 教师自身 脱节
  
  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美术课堂冷漠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课堂信息接收不良,反馈不畅,麻木不仁(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甚至课堂纪律混乱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和大家商讨。
  
  一、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不力
  
  美术新课程改革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主要在于其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内容与选课方式满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切实加大推行课程改革的政策力度则是美术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在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由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以及长期以来美术学科的地位低下,导致新课程改革有诸多工作没能切实到位,美术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实施不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美术的学科的开课课时得不到保证。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以占用部分或全部美术课的教学时间,来增加高考学科的学时,以获得可能高的升学率;第二、多个模块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硬件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学校勉强开设,以敷衍上级。相当多的一些学校依然故我地只开设了操作相对容易的美术鉴赏,更有一些学校则干脆按兵不动;第三、学分管理不到位。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修满3个美术学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无视新课程方案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存在课程不落实和送美术学分的情况,等等。
  美术新课程改革暴露的实施不力的现状,一方面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制约了学生主体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广大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无助于美术学科健康发展,为课堂冷漠现象的继续存在创造了条件。
  
  二、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
  
  “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这一看法,是造成课堂冷漠现象重要的思想根源,也是进行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参加高考的学科学好就可以上好大学,美术课又不算高考成绩,上不上无所谓。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还不如用不参加高考的美术学科的学习时间来学其他学科。很显然,学生和家长首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其次不了解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致使对美术课程认识上的偏差。
  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坚信高中美术课程从无到有必然有个过程,无论是教育大环境还是学校小环境都会逐步改变,付出我们的辛勤工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必须主动配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最终达到“上好美术课同样重要”的共识,以全新的姿态来学习美术课程,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美术课堂上冷漠现象。
  
  三、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外在的教学环境,但是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却可以正视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狠下功夫,为美术课堂能真正地、持久地“热”起来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
  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得美术教师存在“先天不足”,不利于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首先,没能重视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便直接导致其输出的美术教师文化素养不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要想胜任中学美术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应对美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以至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学科有多方面的了解,同时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针对性不强,导致美术教师虽然有专业擅长,但擅长的面相对狭隘,这使得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的发展,因此不具备开设多种模块课程的能力,即使开设了也显得底气不足,使得美术课堂的魅力降低不少,令学生大失所望,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这些都需要美术教师靠后天的努力,在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积极弥补,从而能更好地胜任高中美术的教学。
  
  四、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应该说是在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在于长期以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校未能持续有效地开设美术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脱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欠缺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上就会凸显出来,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补差补缺”。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挫折的痛苦相对多了一些,成功的喜悦相对少了一些。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作为美术教师,第一、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只要稍加努力無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第二、要学会宽容。接受学生存在基础的差异,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第三、允许学生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兴趣的不同方向。努力营造愉快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赢得学生喜爱。
  以上是笔者就“普通高中美术课堂上的冷漠现象”进行的一些探讨,借新课程改革之东风,以期有利于我们美育工作的改进,使之更上一层楼!不足之处还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一、题型动态分析    书面表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将试题提供的图、表或提纲等信息写成一篇内容完整、表达流畅、语言地道的文章,它要求考生不仅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历年高考英语卷看,书面表达都是指导性写作,即按照试题所给的素材框架进行写作。既然是“书面表达”,它不同于语文的作文,可以随意发挥,也不同于单句翻译,要有适当的发挥
摘 要:本文試对新教材下中学生英语作业的布置作探讨,旨在通过对作业的适量与优质的关系阐述,进一步地巩固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总结学习中的得失,为进一步获取新知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 英语 课外作业    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要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也可看作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是课堂练习的延伸,是课堂内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训练。适量的作业不仅能检查学生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据有关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級大,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摘 要:作为新型计算机教师,我们应创设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练习为方法,加强理解和认识为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新型计算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是我在新课改思想引导下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交往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