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回首2004年,我国兔业市场三大品种肉用兔、毛用兔和皮用兔几乎同时跨进了黄金年,特别是2006年对养兔人来说更是不寻常的一年,兔业成为2006年畜牧业最大的亮点。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兔业市场高效益能够红火多久?养哪种兔子发展前景好,赚钱多呢?面临目前兔业的大好形势,本期焦点栏目特邀请多位专家就今年兔业市场前景进行评述,以便广大养兔从业者了解兔业的发展趋势。
一、肉用兔
我国肉兔产量占世界兔肉总量的80%以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兔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都有了长足进步,20世纪60年代,达到2公斤的收购体重,要饲养120~160天,目前只需90~120天;月增重由400克提高到目前的750克;全净膛屠宰率由40%~43%提高到目前的48%~50%,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
2006年是肉用兔的蓬勃发展之年,从年初的每公斤8元左右一路上升,达到现在的每公斤14~16元。其间既没有受到季节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鸡、猪等畜产品价格跌宕起伏的困扰,让养殖者开怀,让未养者羡慕。
最重要的一点是去年肉用兔皮张的价格一路看好,几乎达到了近50年来的最高价。以青紫蓝肉用兔为例:年初时,1.5~2公斤的青紫蓝皮张统货每张价格大约在5~8元之间,到2006年12月份却狂升到每张18元左右,只重3公斤以上的青紫蓝皮甚至接近30元,这样的价格足以刺激肉兔市场逐渐发展。其他肉用兔皮,因颜色、板质的不同,价格虽然各异,但是共同点就是皮张价格都大幅度的上升,从而拉动了肉用兔价格去年在一个高价位运转。
肉用兔的品种有密州黄兔、离州白兔、布列塔尼亚兔、豫丰黄兔、比利时兔、大耳白兔、伊普吕兔、伊拉兔、塞北兔等。
预测2007年全国肉用兔平均内销价将同比上涨7%左右,地区差价仍然较大,广东、福建等省肉兔售价高达12~15元/公斤,山西、河北等省肉兔价格在8.5~9.5元/公斤浮动。
二、长毛兔
20世纪60年代我国长毛兔的平均只产毛量仅有200克,目前已达600克,近几年在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已培育出年均只产毛量1500~2000克的品种,而且兔毛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含粗毛率高低不同的兔毛。
我国目前的良种长毛兔有巨高长毛兔、镇海长毛兔、密州长毛兔等,这些长毛兔品种均是用德系、法系、丹麦系等安哥拉兔进行杂交,植入我国良种毛兔基因横交固定选育而成的优质长毛兔。兔毛产量超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国长毛兔。据山东、浙江等省连续三年统计,百只良种长毛兔(每组1公2母)年平均每只产毛量在1.5~2.1公斤。
长毛兔去年总体是稳定发展,新加入的养殖户不多,因长毛兔流通环节利润不高,所以市场感觉不到交易火爆的场面,受加工技术、资金因素影响,养殖户储毛待售的不在少数。
兔毛有粗细之分,所谓“粗毛”,是指毛纤维直径在30微米以上,平均为47微米的毛。我国最大的粗毛型兔毛市场就在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当前,国际市场均都需要粗毛型兔毛,而且价格比一般细毛型兔毛高30%左右,在兔毛产品市场上值得关注的是彩色长绒兔这个新品种,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彩兔炒种骗钱,害苦了一些百姓。其实,彩色长绒兔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品种,所以2007年兔毛价格如能稳定在110元/公斤左右,不跌破100元/公斤大关,养长毛兔仍有钱可赚,因为生产1公斤兔毛的成本不到80元,我国西部地区养兔成本更低。
三、皮用兔
2006年獭兔市场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已逐渐恢复了以往的霸气,特别是优质毛领路的獭兔皮一路高价领跑。因季节影响,以服装路为主的獭兔皮,夏季皮与冬季皮价格相差每张10~20元,全国除浙江夏皮与冬皮差幅较小外,其他省份的獭兔皮夏皮与冬皮价格上有较大差距,这其中原因之一是质量问题,其二是规模问题。
预测2007年獭兔等内生皮可稳定在35~45元/张上下,特等(毛领路)獭兔皮可稳定在60元/张左右,皮价呈回升态势。
面对今年养兔的大好局面,中国兔业中心的王永祥提醒养兔人最应注意如下四点:
一是不知因素(或叫兔盲因素)。
所谓不知,是指他们不懂国家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法规,不懂兔业的行规,也不知道兔的育种和退化过程,只是听说养兔能赚钱,就见兔作“种”,急急忙忙买回去繁殖,又卖给亲朋好友、卖给社会户作“种兔”。这种人的特点是,自己被人骗,又去骗别人。不自觉地充当了兔骗子的“同盟军”。
二是有意骗人。
一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利用人们对兔的无知,利用人们致富心切,大搞短期行为。他们打出的王牌是“高效益”诱惑,并变着名称欺诈。他们把獭兔不称作獭兔,而叫做“海狸王”,“五彩獭兔”。他们的口号是“投入一千,收入一万”、“买1只海狸王500元,交1只仔兔100元”。在这种“高效益”和新名称的诱惑下,一些善良的人扎着堆儿去买高价兔,为的是交售高价小兔。这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事实上他们根本无力“高价收购”小兔,其结果必然是以害人害已而告终。不仅导致一个地区的不安定,而且使人们谈兔色变,这样兔业还能发展吗?
三是不算账。
一些致富心切的人,盲目相信“高效益”致富,不愿意去算账。不研究价值规律,一味地期盼着“天上掉馅饼”,到头来只能是落入陷阱!如果稍加思索,算算账,骗局即可被揭穿!请看:1只母兔年繁殖成活小兔最多可达30~40只,我们按成活20只计算:小兔1只100元,20只是2000元,而买1只种母兔500元。请注意:卖种母兔的人用100元1只小兔的收购价格,收5只就付出500元。已经把你买种母兔的500元全部给你“送”回来了。但是,按照承诺,他还得再拿出1500元去收购你的15只小兔,去实现你“高效益”的致富梦。如果是这样,他卖出10只种母兔,就得另外拿1.5万元去收购150只小兔。照此类推,卖出100只母兔,就得再付出15万元。当时的情况是:追求“高效益”的人蜂拥而至,扎堆儿买“种兔”,他们卖出1万只母兔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这样,他们将要“另外”拿出1500万元去收购“承诺收购”的小兔可能吗?岂不是一算即破!
从市场价值来看,一张獭兔皮中等价30元,一只獭兔肉1.25公斤,每公斤12元卖30元,皮肉价值45元,即使是50多元市场也是可以接受的,超出这个价格就没有人要。因此,所谓的“高效益”,不仅是违背价值规律,也不能被市场接受。对养兔户来说,“高效益”是纸上画饼不能吃,只能是上当受骗,有的还要倾家荡产。
四是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畜牧业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并已通过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公布。在兔业界,有人不闻不问,有的还明知故犯,有的执法不力,已经表现出多种类型。例如:没有国家民政部的批准,不能自行使用“中国”字头的行会名称,而实际上,有人就使用了,甚至有的还是多年使用并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也未见民政部门的有力纠正。再如,没有省级畜牧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就不得从事出售种兔。而有的地方就违犯了此项法规,私自出售种兔,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损害了兔农的利益,打击了农民养兔的积极性;有的养兔场户,既不是行会,也不是公司,却自定经营范围:卖种兔以及卖兔料、兔药、兔皮、与兔相关的机械等等,除以上类型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不规范行为,概括起来,有的属兔盲,有的是故犯,有的是执法不力。
纵观各位专家的评述,总之,作为养兔从业者,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迎接兔业美好的明天。(山东省曹县恒武兔业公司 杨洪武 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陈一夫 中国兔业中心 王永祥 山东省诸城市养兔协会 高现涛)
一、肉用兔
我国肉兔产量占世界兔肉总量的80%以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兔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都有了长足进步,20世纪60年代,达到2公斤的收购体重,要饲养120~160天,目前只需90~120天;月增重由400克提高到目前的750克;全净膛屠宰率由40%~43%提高到目前的48%~50%,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
2006年是肉用兔的蓬勃发展之年,从年初的每公斤8元左右一路上升,达到现在的每公斤14~16元。其间既没有受到季节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鸡、猪等畜产品价格跌宕起伏的困扰,让养殖者开怀,让未养者羡慕。
最重要的一点是去年肉用兔皮张的价格一路看好,几乎达到了近50年来的最高价。以青紫蓝肉用兔为例:年初时,1.5~2公斤的青紫蓝皮张统货每张价格大约在5~8元之间,到2006年12月份却狂升到每张18元左右,只重3公斤以上的青紫蓝皮甚至接近30元,这样的价格足以刺激肉兔市场逐渐发展。其他肉用兔皮,因颜色、板质的不同,价格虽然各异,但是共同点就是皮张价格都大幅度的上升,从而拉动了肉用兔价格去年在一个高价位运转。
肉用兔的品种有密州黄兔、离州白兔、布列塔尼亚兔、豫丰黄兔、比利时兔、大耳白兔、伊普吕兔、伊拉兔、塞北兔等。
预测2007年全国肉用兔平均内销价将同比上涨7%左右,地区差价仍然较大,广东、福建等省肉兔售价高达12~15元/公斤,山西、河北等省肉兔价格在8.5~9.5元/公斤浮动。
二、长毛兔
20世纪60年代我国长毛兔的平均只产毛量仅有200克,目前已达600克,近几年在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已培育出年均只产毛量1500~2000克的品种,而且兔毛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含粗毛率高低不同的兔毛。
我国目前的良种长毛兔有巨高长毛兔、镇海长毛兔、密州长毛兔等,这些长毛兔品种均是用德系、法系、丹麦系等安哥拉兔进行杂交,植入我国良种毛兔基因横交固定选育而成的优质长毛兔。兔毛产量超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国长毛兔。据山东、浙江等省连续三年统计,百只良种长毛兔(每组1公2母)年平均每只产毛量在1.5~2.1公斤。
长毛兔去年总体是稳定发展,新加入的养殖户不多,因长毛兔流通环节利润不高,所以市场感觉不到交易火爆的场面,受加工技术、资金因素影响,养殖户储毛待售的不在少数。
兔毛有粗细之分,所谓“粗毛”,是指毛纤维直径在30微米以上,平均为47微米的毛。我国最大的粗毛型兔毛市场就在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当前,国际市场均都需要粗毛型兔毛,而且价格比一般细毛型兔毛高30%左右,在兔毛产品市场上值得关注的是彩色长绒兔这个新品种,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彩兔炒种骗钱,害苦了一些百姓。其实,彩色长绒兔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品种,所以2007年兔毛价格如能稳定在110元/公斤左右,不跌破100元/公斤大关,养长毛兔仍有钱可赚,因为生产1公斤兔毛的成本不到80元,我国西部地区养兔成本更低。
三、皮用兔
2006年獭兔市场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已逐渐恢复了以往的霸气,特别是优质毛领路的獭兔皮一路高价领跑。因季节影响,以服装路为主的獭兔皮,夏季皮与冬季皮价格相差每张10~20元,全国除浙江夏皮与冬皮差幅较小外,其他省份的獭兔皮夏皮与冬皮价格上有较大差距,这其中原因之一是质量问题,其二是规模问题。
预测2007年獭兔等内生皮可稳定在35~45元/张上下,特等(毛领路)獭兔皮可稳定在60元/张左右,皮价呈回升态势。
面对今年养兔的大好局面,中国兔业中心的王永祥提醒养兔人最应注意如下四点:
一是不知因素(或叫兔盲因素)。
所谓不知,是指他们不懂国家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法规,不懂兔业的行规,也不知道兔的育种和退化过程,只是听说养兔能赚钱,就见兔作“种”,急急忙忙买回去繁殖,又卖给亲朋好友、卖给社会户作“种兔”。这种人的特点是,自己被人骗,又去骗别人。不自觉地充当了兔骗子的“同盟军”。
二是有意骗人。
一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利用人们对兔的无知,利用人们致富心切,大搞短期行为。他们打出的王牌是“高效益”诱惑,并变着名称欺诈。他们把獭兔不称作獭兔,而叫做“海狸王”,“五彩獭兔”。他们的口号是“投入一千,收入一万”、“买1只海狸王500元,交1只仔兔100元”。在这种“高效益”和新名称的诱惑下,一些善良的人扎着堆儿去买高价兔,为的是交售高价小兔。这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事实上他们根本无力“高价收购”小兔,其结果必然是以害人害已而告终。不仅导致一个地区的不安定,而且使人们谈兔色变,这样兔业还能发展吗?
三是不算账。
一些致富心切的人,盲目相信“高效益”致富,不愿意去算账。不研究价值规律,一味地期盼着“天上掉馅饼”,到头来只能是落入陷阱!如果稍加思索,算算账,骗局即可被揭穿!请看:1只母兔年繁殖成活小兔最多可达30~40只,我们按成活20只计算:小兔1只100元,20只是2000元,而买1只种母兔500元。请注意:卖种母兔的人用100元1只小兔的收购价格,收5只就付出500元。已经把你买种母兔的500元全部给你“送”回来了。但是,按照承诺,他还得再拿出1500元去收购你的15只小兔,去实现你“高效益”的致富梦。如果是这样,他卖出10只种母兔,就得另外拿1.5万元去收购150只小兔。照此类推,卖出100只母兔,就得再付出15万元。当时的情况是:追求“高效益”的人蜂拥而至,扎堆儿买“种兔”,他们卖出1万只母兔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这样,他们将要“另外”拿出1500万元去收购“承诺收购”的小兔可能吗?岂不是一算即破!
从市场价值来看,一张獭兔皮中等价30元,一只獭兔肉1.25公斤,每公斤12元卖30元,皮肉价值45元,即使是50多元市场也是可以接受的,超出这个价格就没有人要。因此,所谓的“高效益”,不仅是违背价值规律,也不能被市场接受。对养兔户来说,“高效益”是纸上画饼不能吃,只能是上当受骗,有的还要倾家荡产。
四是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畜牧业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并已通过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公布。在兔业界,有人不闻不问,有的还明知故犯,有的执法不力,已经表现出多种类型。例如:没有国家民政部的批准,不能自行使用“中国”字头的行会名称,而实际上,有人就使用了,甚至有的还是多年使用并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也未见民政部门的有力纠正。再如,没有省级畜牧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就不得从事出售种兔。而有的地方就违犯了此项法规,私自出售种兔,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损害了兔农的利益,打击了农民养兔的积极性;有的养兔场户,既不是行会,也不是公司,却自定经营范围:卖种兔以及卖兔料、兔药、兔皮、与兔相关的机械等等,除以上类型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不规范行为,概括起来,有的属兔盲,有的是故犯,有的是执法不力。
纵观各位专家的评述,总之,作为养兔从业者,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迎接兔业美好的明天。(山东省曹县恒武兔业公司 杨洪武 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陈一夫 中国兔业中心 王永祥 山东省诸城市养兔协会 高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