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中的应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优选项目,任务驱动
  合理的项目是推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用的重要环节,因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的项目很可能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因此,教师要重视项目的选择,并且明确项目选择的目的。因为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目标,而学生的目标是很明确的,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在精选和确定项目之后,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
  具体来说,在进行项目确定以及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问题:第一,项目大小。在项目教学中虽然项目大小可以随意设计和选择,但是为了确保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成效,教师应该将项目控制在三个以内,同时项目的内容应该包括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能。每一个项目都可以称作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参与工作的样板,学生完成了项目也就是完成了样板工程,那么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可以利用知识以及技能的迁移完成其他更多的计算机项目工程。例如:在教学word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项目,一个是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制作校报,并在项目当中涉及段落、字体、样式、图文混排等重点知识技能;另一个是制作一张推荐表。第二,根据项目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多样化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例如:在学生成绩统计表制作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重点知识技能进行具体任务的设计,如利用函数求出第一位学生的总成绩,采用拖动的方式就是其他人的分数。这样的任务设计也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对求和函数的利用以及拖动填充技能的培养。第三,对项目中的各个任务进行优化和排序,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同时也保证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够渐渐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第四,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除了教师可以设计和实施任务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规划设计,并可以利用独立思考或者分组探究的形式完成项目,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串联知识,立足实用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当中,教师不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技能细致地向学生讲解明白之后再开展项目教学,而是让学生直面项目,直接面对和解决项目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将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确保条理清晰,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中透彻地理解知识。串联知识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只将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讲解出来,那么其他的多种解决方法就可以作为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拓展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以及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个项目,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学生获得的计算机新知识和技能都是他们在完成项目学习之后获取的,同时也是他们怀着热情和兴趣参与得来的,因此,对于知识的记忆非常牢固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例如:在excel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设计统计和计算成绩的项目任务锻炼学生对公式和excel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迁移,教师还可以引出企业员工发工资的事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
  三、评价效果,激励反馈
  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成果评价,一方面,对学生完成项目的作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要提高对项目作品评价的重视程度,并在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提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对于能够保质保量和按时完成项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赞赏以及奖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以此来激励学生在新的项目学习当中更加出色地完成;对于项目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宽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也鼓励他们与其他优秀学生相互学习和切磋,从而在取长补短当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对学生的项目完成作品进行评价时,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结果与过程并举。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项目完成结果的好坏,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完成的整个过程,从而掌握学生过程中的操作是否简便规范。第二,鼓励学生用主讲以外的方法完成项目,并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褒奖。第三,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并在展示的过程当中组织师生共同评价,提升激励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性的熏陶与感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体验生活。一堂劳动与技术课就好比一段生活,是一段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生活经历;理想的劳技课堂生活是“创作室”,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探索,无限的想象;理想的劳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正在呈指数次幂增长,因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重点。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教学的初级阶段,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相关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初中化学实验课为根本研究对象,从如何优化设计初中化学实验课,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及阐述。  一、丰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