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安全宣教工作困境原因及对策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当今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工作的总基调。强化宣教工作,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宣教方式传统、陈旧且形式单一,难以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结构特点和安保工作要求。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分析高职院校“安全宣教难”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并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推动校园安全宣教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宣教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22-02
  当前,随着管理思维和模式的与时俱进,大部分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管理过程中“安全预防”的重要性,逐步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总基调。有力有效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是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在高职院校安保工作边缘化影响下,多数院校的安全宣教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十分匮乏,“重形式轻实效”、“走马观花”的宣教现象随处可见,致使“安全宣教难”成为高职院校安保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一、高职院校安全宣教工作之“难”
  1.校园安全宣教工作难以有所创新。各高职院校基本采用“横幅、海报、校园网、广播、开讲座”三板斧式的校园安全宣教模式宣传相关安全知识,各院校大同小异的传统宣教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预期宣教效果,更只会显现出校园安全管理方的黔驴技穷。虽然各高职院校莫不想创新宣教模式,但大部分受缚于经费不够、资源不足、安全知识本身不具有吸引力等各种原因,难以实现安全宣教工作模式创新。
  2.校园安全宣教工作难以得到落实。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反复强调的工作,各高职院校也普遍给予高度重视,每逢寒暑假、敏感时期、校内或学校周边违法犯罪高发期等,大部分院校的校园安全管理方均会通过下发安全警示通知、组织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面对当前一校多区或办学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便容易在安全通知、警示教育等信息层层传递过程中,使宣教工作大打折扣,甚至 “断层”,措施难以到位。
  3.校园安全宣教工作难以取得实效。校园安全管理方实施安全宣教措施时,总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长期反复的安全宣教工作似乎对在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毫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甚至遇到过“学生刚参与防诈骗宣教育活动后便被诈骗”的情况,突显宣教工作成效甚微。
  二、高职院校安全宣教工作困境的原因剖析
  “没有一件事情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而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是挪威作家汉姆生对事物原因的分析结论。造成高职院校安全宣教工作难创新、难落实、难见效的原因,同样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学校体制因素;既有宣教本身性质因素又有学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
  1.安全宣教工作长期性、抽象性特点的原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意识,实属不易。校园安全宣教工作不同于具体专业能力或学科建设之类的教育工作,可以用测试和检查得出结论。安全宣教工作,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此类意识形态下使工作具有抽象性,其效果不仅无法实际监控把握,而且成效忒微。
  2.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年龄、成长环境原因。
  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出“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学习压力较大,到了较为宽松的大学环境里就容易抑制不住心理和生理需求,出现各类违法现象”。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本处于刚刚成年的年龄段,也正处严格的中学时代到宽松的大学时代的巨大转变时期,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会衍生出不同的性格趋向;另一方面,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里严重缺少挫折性锻炼,心理“脆弱”、社会“无知”和独断专行是他们最为明显特点。因而高职院校学生没有中学生般易管教,也不像本科生或研究生般能自控自约,这种特殊性导致了校方对此群体的意识、心理层面介入难见成效。
  3.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事业正处深化改革时期,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性人才培养,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和专才教育模式为主。而应试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会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本身且着重于应付考试,对自身专业之外的安全、道德、法制等综合性知识和意识形态的培养和提升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重视参与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该类活动是“形式主义”,与已无关便漠视不理。有时即便参加也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自然会严重影响了宣教实效。
  4.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原因。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现高职院校对外开放程度高,且线上线下各类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学生接受来自社会的信息要远远多于来自学校,单纯依靠校园安全管理方向学生释放的安全宣教信息量根本不足以帮助学生抵抗来自校外的众多不良、不安全信息的滋扰,加上学生自身自我约束能力差,易受社会风气影响。
  三、安全宣教工作困境“破解之道”
  综合安全宣教工作困境的上述主客观原因,校园安全管理方要破解难题,完全可以顺藤摸瓜,强化各类困境根源探讨,以获取破解之道。归纳起来,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为山九仞,久久为功,保障安全宣教机制的长效性、稳定性。
  针对安全宣教工作本身具有的长期性、抽象性特点,高职院校更应保障校园安全宣教工作机制、宣教工作措施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正如要堆砌一座九仞高的山峰,如果不能保证工作的长效性,不能定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教,无法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宣教机制,那么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
  只有像锤子钉钉子一样执行安全宣教措施,一锤一锤地往下砸,保障措施的稳定性,做到安全知识长效性灌输,安全活动长效性开展,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宣教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安全能力和安全意识。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法治力量强化安全宣教实效性。
  法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内在力量,更是安全宣教工作开展的良好载体。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对安全知识不感兴趣,但因为法律本身具有的庄严感和神秘感,他们对法律知识却会产生很浓的兴趣。例如,单纯的宣传“防洗黑钱、法院传票之类的电信诈骗”往往会效果不佳,这类电信诈骗利用的是学生对公检法办案流程不熟悉的弱点,如果能在宣传时向学生讲解具体的公安侦查、法院诉讼一般流程,势必不仅能让学生们一眼看穿作案人的伎俩,还能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加强安全宣传的长期性效果。
  法律本是与安全宣教关系不大的“他山之石”,但运用好法治力量宣传安全知识,将会大大增强日常安全宣教工作的实效性。如若能够把安全宣教寓于法治宣传之中,安全与法律并施,在宣传分析安全案例之余,详细讲解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涉及的法律条文,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系统的法律思维,让学生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安全问题,他们的安全意识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安全宣教措施落到实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极为有效的方法论,安全宣教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的大群体。校园安全管理者惯性的以管理方的角度思考安全宣教的落实和创新问题,于是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这也是安全宣教工作创新和落实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宣教措施对他们行之有效的,什么样的安全宣教模式创新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因此,校园安全管理方可通过组建校园安全工作队伍,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及社委会,以像“宿舍安全小信箱”等方式积极收集校内学生对安全宣教工作的相关建议,以学生喜闻乐见、趣味性足的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安全宣教创意活动,以点带面强化宣教效果。
  4.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利用新时代媒介拓展安全宣教工作新渠道。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宣教工作的总要求,校园安全宣教工作应继续实施原有的挂横幅、贴海报、派发防范手册、做广播主题栏目、开专题讲座等传统做法,更应抢占网络阵地,创建QQ群、官方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宣教专题网页等,创建校园安全宣教新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教新格局。
  5.多方协作,整合资源,推动全员参与校园安全宣教工作新局面。
  安全宣教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施主体除政府机关外,在校内除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外还涉及学生管理、心理健康引导、思想道德教育等多部门。因而,惟有科学合理统筹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安全宣教资源,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方通力协作的宣教体制机制,才能开创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安全宣教工作新局面。
  总之,高职院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宣教工作和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若能剖析困境根源,理清工作思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在保障安全宣教机制的长效性、稳定性、创新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法治力量、学生群体力量和社会、家庭多方力量推进校园安全宣教工作,开创校园安全宣教工作新局面,促进“平安校园”创建新成效。
  参考文献:
  [1]柴中梅.高校法制宣传教育问题及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5)
  [2]宋亮.高校安保—现代大学“伤不起”[J].教育旬刊,2011.(12)
  [3]张方毅.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rn永远有多远?好像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永远”.比如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比如说“我永远不理你了”,隔不上几天,又和好.rn人生开始觉得有“永远”这回事,
期刊
目的探讨脑热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的作用。方法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模型,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
目的 研究心衰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过早死亡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在第3次美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1988~1994年为基线数据,纳入35岁以上参与者13
如何发挥网格化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期刊
【摘要】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在对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培育方面"礼"不仅是自立的基础,更是在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上必备的优秀品质。“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其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通过“礼”让个
期刊
目的:总结并归纳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2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