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巨大的商机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向大海里扔冰块”
  
  “伟大的政治家们想到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便捷途径:2063年开始,我们不停地向大洋丢进一个巨型冰块,随着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投入大洋的冰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全球变暖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这当然不是真的,只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开的一个讽刺玩笑。对抗全球变暖问题,不是臆想。需要改变现实的魄力。
  
  前不久在意大利拉奎拉落幕的G8峰会上,八国声明,同意和其他国家一起,在205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其中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并以工业化前的水平为基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内。这份声明以宏大的减排目标向限制全球变暖迈出了一小步,却也招来质疑:环保人士批评,声明只是由去年“慎重考虑”转为达成“共同愿景”,实际上毫无进展。首先,八国集团未能就2050年减排目标的基准年达成一致;其次,上述减排目标仍然有待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同意。
  相比之下,发展中五国领导人划定的标准更明确些:发达国家应在2012年后率先进行减排,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至少25%——40%,2050年减排80%——95%。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2摄氏度”的共识表示欢迎,但是“为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新的减排协定,各国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如果今年各国(在这方面)没有进展,就会错过一个独特的、可能不会再出现的历史机遇”。
  
  巨大的商机
  
  潘基文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机遇”这个词,不光指限制气候变暖的机遇,也指走出当下金融危机的机遇——换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不是最可怕的,比它更可怕的是气候危机!
  今年5月24日,一场云集了全球500多位商界精英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当时潘基文致辞说,对于经济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拖累而是“再好不过的机遇”:“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潘基文呼吁,在节能、新能源和减排技术方面领先的与会企业要争当先锋,促使全球经济向“更清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富人的游戏。在减排大趋势下,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经济转型中占据主导。
  小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曾以保护美国经济为由拒签《京都议定书》,现任总统奥巴马则说:“我就职以来一直在考虑如何看得长远一些,在眼前危机过后,寻找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7月底落幕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两国达成了有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谅解备忘录,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表达了在美中节能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的迫切愿望。在备忘录的框架下,一方面,中国可以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当作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美国也找到了振兴国内经济的新方向。
  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表现也受到了肯定。7月4日,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称,旨在生产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技术将是下一个巨大的全球性产业,中国已经参与进来,而且规模极大。你或许认为中国只对不顾污染追求经济繁荣感兴趣。这在过去没错,但现在不这样了。中国愈发认识到必须走绿色环保道路。“当中国开始大规模这样做,开始研发太阳能、风能、核能和节能技术时,美国人要当心了。美国将不仅仅从中国购买玩具,还将从中国购买美国的能源未来。”
  英国也在寻找经济复苏的支点。今年6月底,英国发布《通往哥本哈根之路》气候变化公告透露,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万亿英镑,在英国从事低碳行业工作的人已达88万。英国首相布朗相信,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帮助英国走出当前经济低谷的关键:“如果我们愿意为未来投资的话,在经济复苏中,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类型将会出现。英国会有一个强大的成功的未来。”
其他文献
继胡斌案中的“70码”之后,“29秒”又成为保时捷案中的关键词——网友们质疑说,警方公布的监控视频,恰恰鬼使神差地缺少事发当时的29秒。真正的真相或许只有一个——政府公信力的严重削弱。    又是杭州。就在胡斌转身而去之后,人们再一次体味到了速度的可怕。  在一条为“70码”事件而设立的爱心斑马线旁,16岁打工妹马芳芳在凄厉的刹车声中成了又一位可怜的谭卓,杭州再次陷入与速度相关的话题。  此前,胡
所谓环境公益诉讼,一般是指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的情形下,公民、企事業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这一维权路径障碍重重。长期以来,环境公益诉讼鲜有个例。环境污染事件最大的特点是损害了公共利益,以私利受损为立案标准。2009年7月之前,无论是在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领域,社团组织作为原告的环保公益诉讼都被法院拒之门外。  如今,全国首例社团组织环境公益民事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袭击中国台湾,造成全台湾41人死亡、60人失踪、35人受伤,引发的灾情为台湾南部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莫拉克”登陸中国大陆后,已造成6人死亡、3人失踪,闽浙赣皖四省883.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8.7万公顷;倒塌房屋0.6万余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0.6亿元。  据气象专家介绍,在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中,“莫拉克”无疑是最“胖”的一个,其最大7级风
作为对中国事务比任何前任更加熟悉的总理,陆克文是实在不应该让对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最近几天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并出席了8日下午的电影节。  热比娅之所以能窜访澳大利亚,是因为澳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地为热比娅这样对“7·5乌鲁木齐暴力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恐怖分子发放签证,并允许她在澳大利亚从事各种分裂中国的活动。  不少关心中澳关系的人都
作为对中国事务比任何前任更加熟悉的总理,陆克文是实在不应该让对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最近几天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并出席了8日下午的电影节。  热比娅之所以能窜访澳大利亚,是因为澳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地为热比娅这样对“7·5乌鲁木齐暴力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恐怖分子发放签证,并允许她在澳大利亚从事各种分裂中国的活动。  不少关心中澳关系的人都
美国借助轮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    在多起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案值近20亿美元的中国轮胎特保案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对华特保第一案,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自不必说。在上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听证会上,我旁听了攻辩双方的唇枪舌剑,但却随之产生一点疑虑:美国人要干这样一件傻事?  说是“傻事”,就因为这起特保案的保护主义色彩太浓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案
50年来,印度一直向藏南增兵,近三分之一的全国兵力投放在藏南,10万大军虎视眈眈地望着北面的中国。    一架印度空军的安——32C型军用运输机,在离达旺不远的喜马拉雅山前线基地腾空而起,穿越山地。过了几分钟后,飞机与基地失去了联系,后被证实坠毁在雪山谷地,机上十几名人员全部身亡。  这起发生在两个月前的事故,表明印度在我藏南地区调兵遣将和军事演习趋于频繁化。部分军事观察家们认为,印度军方行动是为
这里遗存有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的众多的城市记忆——这种文脉的发掘带来的将是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文化内涵的大释放。    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夕,十六铺码头将以滨江旅游休闲中心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俗话说“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十六铺的兴衰是上海历史的缩影,承载老城厢记忆的十六铺能否延续一个世纪的繁华?十六铺改建项目的投资方申江集团副总裁赵文琪也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新民周刊》:老上海人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连日遭遇暴雨袭击,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呢?    气候越来越怪异,坊间的相关议论总将其归罪于“全球变暖”,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全地球人都试图找到“怪异”的成因以及应对之策。  今年6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
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气候难民何去何从    去年10月,穆罕默德·纳希德当选了马尔代夫的新任总统。41岁的年轻总统身上担子不轻。  马尔代夫,这个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