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湖奇遇记

来源 :红领巾·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上学经过浣花溪公园的沧浪湖时,我都会看见一群群白鹭,它们在青山绿水、红墙黑瓦间翻飞嬉戏,流连在美妙的大千世界里。我十分羡慕这些白鹭,常常想着,要是自己也变成一只白鹭,可以不用再做着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可以自由地寻找心中最美的风景,那该有多好啊!
  有一天,我如往常那样从沧浪湖边走过。突然,一片青苔让我滑倒了,我掉进了湖中!我奋力游起泳来,终于爬到了岸上。“好险啊,幸好我会游泳,不然就惨了!”我自言自语地拍着胸脯,舒展眉目。这时,一只体态优美的白鹭来到我的跟前,友好地对我说:“你好,我亲爱的新伙伴,这里是白鹭王国,是一个不会被外界打扰的世界,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生活,没有任何烦恼。”“啊?”我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大惊失色,“那,我能回到外面去吗?我今天还要上学呢!”“那得靠你自己了!除非你懂得很多白鹭们不懂的知识,能通过某种人类的语言呼唤你的家人,让他们能够听见你的声音。不过,小白鹭,我告诉你,据我所知,还没有哪只白鹭成功过。”说完,它飞走了。
  小白鹭?我低头一看,大惊失色,我变成白鹭了!我张了张翅膀,它们没有我以前的手那么灵巧;我看了看水中自己的眼睛,它们没有以前那么大、那么明亮;我唱了一首歌,发出的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清脆;我跑了跑,腿也不如以前那么长、那么矫健了。我曾经期盼变成白鹭,可如今,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我并没有感到高兴。
  我突然想起自己写过的一篇习作《白鹭》,那篇作文得了满分,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当时的我很开心,對学习充满了激情,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修改、调整、反思及总结。上学时,我还喜欢背诵古诗词,喜欢参加各种比赛,喜欢钻研数学难题。哦,我其实挺爱学习的,学习使我充满活力,让我像骏马一般在知识的草原上驰骋。那样的生活真的很好啊,可是,现在,我偶尔的遐想却使我陷入了这么糟糕的境地!
  之后的几天,我无精打采地栖息在沧浪湖边,看着湖边的青山绿水、红墙黑瓦,心里面充满了哀伤。虽然是春天,我却觉得世界很苍白。花儿失去了艳丽的色彩,大树失去了翠绿的新装,孩子们的笑脸显得既不可爱,又很空虚。爸爸妈妈在湖边寻找我,而我就站在他们身边,大声地叫着“爸爸,妈妈,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啊”,他们却完全听不见我的呼唤。只见他们的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喊:“宝贝,爸爸妈妈在这里,你到底跑哪里去了啊?”我使劲张着翅膀,只想让他们看见我,他们却伤心地离开了。他们每走一步,我的心就仿佛被利刀刺了一下,撕心裂肺,又欲哭无泪。我将对亲人们的无限感情化为了声声凄凉的长鸣,然而,却没有谁来安慰我。
  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不愿意再像个可怜虫那样只会悲伤,我开始背起了最爱的诗歌,企图调整心情:“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咦?小白鹭,你怎么会背我的诗?啊哈,我是大诗人哦!”一位满头白发、瘦骨嶙峋的老人一脸快乐又认真地看着我。我黑暗悲苦的世界顿时变得阳光灿烂。“啊,杜甫爷爷,真的是您吗?”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想张开翅膀抱住他,他却消失了。我很失望,可转念一想,难道诗歌有魔力?如果背李白的诗,李白也会出现吗?于是,我高声吟诵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谁在背我的诗?怎么样,写得很好吧?”一个豪情万丈、半醒半醉的伯伯甩着大袖子走来了。“太好了,您就是太白先生吗?大诗仙?”我瞪大了眼睛,感到了极大的快乐与激动。“是的,小白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今日,我们二人共饮,如何?”“不不不不,我还是小学生,不能喝酒的。”我急忙拍了下翅膀,一个劲儿地后退。“唉,我还是去寻找真正的爱酒之人吧!再会!”说罢,他拂袖而去。“唉,难道诗人的才气越大,脾气也越大吗?他要喝酒,自己喝就行了。我可不想喝什么酒,我只想回家……”我哭笑不得。对了,爸爸平时也写过几首打油诗,我依稀记得几句,要不,试一试?我背起了爸爸模仿李清照的《醉花阴》写的几句:“浓霾蔽日混沌兽,午时未有昼,天地生玄黄……”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啊,宝贝,你在这里呀,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是爸爸!他把我紧紧地抱入怀中。再一看,我居然变回人了!
  啊!我多么开心啊!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要感谢这一次旅程,它让我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北京名校跟班培训活动,令人反思,给人启迪,助人成长。作为教育人,尤其是一名校长,要努力促进每一个生命的绿色成长。这就需要打造团队引领成长;坚守课堂回归本真;尊重生命顺性而为。  【关键词】绿色成长;团队;自主课堂;尊重生命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57-01  草树知春不久归,万般红紫斗芳菲。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吐
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了战略部署,国家主席刘少奇指示:要尽快拿出海防导弹,打击敌人的海空优势。  1966年11月,我国首批海防导弹——“上游”一号终于诞生。时值她45周岁之际,笔者来到研制生产该型号海防导弹的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洪都)采访。当年参加“上游”系列海防导弹研制的老科技工作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研制任务:原由国家战略部署  我国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