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荣与近代中韩文化交流

来源 :韩国学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5月8日的《南通报》文艺附刊上,刊出了一则“金沧江先生出殡狼山”的消息,报道了5月7日南通人民为一位旅居中国的朝鲜文化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市内公善堂为金泽荣设立了灵堂。出殡当天,仪仗排列,沙弥引柩,宾朋云集,记者随行采访,警察维护秩序。殡葬队伍缓缓地通过南通的主要街道,金泽荣的遗体被安葬在风 On May 8, 1927, the “Nantong Newspaper” published an article entitled “Mr. Kim Cangjiang Funeral Wolf Mountain”, and reported on May 7 that the people of Nantong as a North Korean cultural person living in China Held a grand funeral. Gongsun Church in the city set up a church for Kanazawa Wing. Funeral day, the arrangement of ceremonies, Sha Mi cited 柩, guests and friends gathered, accompanied by reporters, the police maintain order. The funeral and interment team slowly passed the main street of Nantong and the body of Kanazawa was buried in the wind
其他文献
(网友质疑,截图自百度贴吧)  2006年,雷锋生前骑摩托车在天安门前拍摄的照片被公之于众。随后几年网络上流言四起,很多网友质疑:在条件艰苦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雷锋同志竟然拥有摩托车,还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前行驶。部分网友开始质疑雷锋的收入和背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11月,雷锋18岁的时候。年轻人趕时髦很正常,但是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能骑上摩托车是何等的风光,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了
1960年1月19日,我把雷锋从新兵连接回不久,就发现他是个关心集体、诲人不倦的好兵。当时,连队正掀起学文化热潮,连里开了初小班、高小班和初中班,但文化教员缺乏。在家乡和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