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孔子哲学为起点的儒家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但它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却早早地脱离原始儒家的立论基点,走上一条设定哲学的歧路。孔子的哲学从生命实践出发,以人要“活着”这一本质属性为基础建构思维模式,并因此高度重视人类的情感活动和自然欲求。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等儒家后学,却抛弃孔子的立论基点,转而先验地设定概念以立论,掩盖儒家哲学的本来面目。这一歧变至宋代理学达到巅峰,其结果是对人类本质的重新定义和对情感的彻底束缚。但在这一“主流”之外,以“三苏”为代表的苏氏蜀学却在宋代异军突起,以高度情感化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