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穿及类圆穿“半两”钱欣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青铜铸币由春秋战国的刀、布、圆钱多种币形归演为方孔圆钱,“半两”钱在币形归演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半两”钱是由圆孔圜钱蜕演而来。因此,穿孔小而不规则,或圆或类圆是早期“半两”钱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亦是“半两”钱分期断代的一个重要形态辨识依据。
  “半两”钱集藏,十分注重圆穿、类圆穿类钱。这是因为其除了学术研究价值较高外,圆穿、类圆穿“半两”钱多厚重,文字道劲苍古,高凸壮美,而且一钱一形态,品品不相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此类“半两”钱因存世较少而难觅,受到藏家追捧,成为觅寻的目标。下边是我收藏的几枚圆穿、类圆穿“半两”钱,现展示给泉友共赏。
  
  图1,大型厚重类圆穿“半两”钱。该钱钱文宽宏遒劲,文字书法类于圜钱,给人以动感。钱穿孔较小介于圆方之间。钱径37,1毫米,重量14.6克。
  图2,长冠类圆穿“半两”钱。该钱钱穿较图1钱近于方孔。钱文“半”字上两点较长异于常品,文字古拙精美。该钱径34.1毫米,重12.8克。
  图3,长字类圆穿“半两”钱。该钱钱穿上下缘呈圆形,左右缘较直亦系类圆穿“半两”钱。该钱钱文“半”字较长,“两”字双“人”较低,钱径34.5毫米,重11.3克。
  圆穿“半两”钱是“半两”钱收藏的极品,真正意义卜的圆穿“半两”钱发现极少。目前发现的此类钱实物有两种:一种如图4系早期铸行的“半两”钱;另一种如图5钱,铸行时间略晚于图4钱。
  图4,圆穿“半两”钱是一枚盒范钱,即所谓的“饼半两”钱,钱轮边缘呈鱼脊状。该钱圆穿铸就而成,钱体厚重,重13.5克,径30.8毫米。
  图5所示“半两”钱钱穿较图4钱大。从形制判断,该钱亦系战国“半两”钱,铸造时间晚于图4。
其他文献
笔者收藏紫砂壶多年,尤其对蛋包壶这一壶型情有独钟。蛋包壶这一造型始于何时,无确切文字记载,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传器是邵大亨蛋包壶。邵大亨是宜兴川埠上袁村著名壶艺人,清高熙《茗壶说》载: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徐秀堂先生认为邵大亨的历史贡献是“他把传统造壶技艺提高到顶峰状态……他的作品成为后生进业中临摹的典范”。蛋包壶是清末民初流行的款式之一,通常人们把有圈足的称高蛋包
每位学困生都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法,对他们的学习,仅采用现成的教学原则和一般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事半功倍。长期以来,笔者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现谈谈一些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要了解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哪些是感兴趣的,哪些是不感兴趣的。除了少数智力较弱的学困生外,不少学生往往是学习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对“永乐年制”篆款斗彩小瓷杯,造型规整,纹饰饱满,内容丰富,色彩鲜亮,釉面凝厚光润,如冰似玉,其落款流畅大方,是少见的清末仿永乐篆款瓷。系1952年由西安陆士基先生捐献给原陕西省博物馆。  这对斗彩小瓷杯口径10.5厘米,高4.8厘米,底径3.9厘米。杯喇叭口,深腹,腹下渐收,小底,璧形足。底足露胎,无饰,圆形中心内凹,挖足较深,足表旋痕明显。胎质细腻温润,造型小巧,璧形底足浑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