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工作面长度确定及覆岩稳定性研究

来源 :煤炭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3268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浅埋煤层不同工作面长度时覆岩的运动规律,以石圪台煤矿223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工作面长度与覆岩压力拱高度的关系,基于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工作面长度时覆岩的塑性破坏范围,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确定了合理工作面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工作面长度越大,覆岩压力拱高度越大;覆岩塑性破坏范围与工作面长度正相关,但当工作面长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塑性区发展速度趋于平缓;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22306工作面的合理工作面长度为290m;现场监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和巷道围岩变形结果表明,290m工作面长度能充分保证22306工作面安全开采以及覆岩稳定性.
其他文献
浅埋煤层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与煤矿安全开采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浅埋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的扰动破坏规律与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以柠条塔井田南翼2-2煤S123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对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相似模拟实验表明,S1233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0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6m,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至地表,达165m,裂采比为27.5.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导水裂隙带发育过程分为孕育、发生与缓增、突增及稳定4个阶段,导水裂隙带最终发育至地表,达165m,裂采比为
目的 评价良肢位摆放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住院的肢体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实验组从入院当天开始用良肢位摆放对瘫痪肢体进行护理,记录入院当天、1周及出院时的肌力积分值,比较各组入院1周、2周及出院时肌力积分差值变化.结果 实验组入院治疗后1周、2周时肌力积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肌力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75岁及住院天数>15 d以上的患者肌力积分差值
目的 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三氧自血疗法治疗前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MRI影像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CC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三氧自血疗法治疗1个疗程,比较其治疗前后SPECT/CT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靶/非靶值(T/NT)、标准化摄取值(SUV)]及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影像学参数[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最大峰值时间(TTP)]变化,分析影像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