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教师“回应”幼儿的“小窍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答如同是一门读不懂的“艺术”。看似简单,却难以理解。幼儿的回答有时会让教师“难以接招”“束手无策”;有时像“机遇”一样巧合;有时候像“炸弹”一样随时会引爆。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做出相应的策略,从而让活动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问答;回应;策略
  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活动质量的高低和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答”是开展活动的“必经之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回应幼儿的“回答”,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再把问题交给幼儿,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粗浅地谈一谈教师在“回应幼儿”时的一些指导策略。
  案例一:这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在听完乐曲之后,教师提问:“听完曲子,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回答到:“我听了之后想上厕所。”这位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于是重复了一遍幼儿的话:“嗯,你听了之后想上厕所。”结果,引来了其他幼儿的效仿和笑声。有的幼儿听了这个回答之后感觉很搞笑,于是开始大笑起来;有的小朋友模仿说:“老师,我听了也想上厕所。”笑的笑,说的说,活动场面出现了一片混乱。
  评析:案例中幼儿的回答是出乎教师所设想的。从教师的回应来看,能够看出教师当时不知道或者是没有准备好如何回应这位幼儿的回答,以至于来不及思考就下意识的重复了幼儿的回答。这样一来,教师既没有对幼儿的回答做出有效的回应,又顺应了这位幼儿的思维,起到了重复的效果,结果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思维,导致活动局面难以控制。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是常有的事情,毕竟幼儿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此,教师应该倾听、发现、理解、感受幼儿的独特见解,并且将幼儿的这份独特见解作为幼儿探索学习的切入点,或许这个活动能开展得更有效。
  策略:追问
  当幼儿回答到:“我听了之后想上厕所”时,教师不应该重复幼儿的话语,而是应该继续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觉得?”幼儿可能会说:“哗哗的声音就像水在流淌,所以我想到了上厕所。”这就说明幼儿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特点和性质,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教师的追问和引导能够让幼儿在主动体验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独特想法。
  案例二:在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种子》中,教师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讨论。诺诺说:“椰子的种子好大,西瓜的种子好小。”一旁的乐乐手里拿着豌豆的种子说:“我发现一个圆形的种子。”这时,教师走过去接着他们的话说:“这些种子有大的,有小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扁的。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有……”幼儿有的静静地听,有的幼儿拿着其他的种子在玩弄。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课,科学课的目的就是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和发现。活动中,幼儿讨论得很热烈,观察得也很仔细,幼儿的观察与讨论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从幼儿的讨论交流来看,这个科学活动的氛围比较好,活动目的也基本达成。但是,案例中教师介入的时间过早,扰乱了幼儿相互讨论交流的氛围,科学活动的目的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幼儿观察和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在幼儿观察事物、仔细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搅为好。
  策略:“不回应”
  对于这个案例,教师应采取“不回应”策略比较合适。当幼儿在讨论观察的时候,教师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和倾听,不要急于介入。如果幼儿讨论的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就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继续讨论和研究;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科学性的错误,那么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这个案例中,幼儿的讨论并没有犯科学性的错误,因此教师不应该过早介入其中、将自己的看法全部說出来,会磨灭幼儿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失去了讨论、发现的乐趣和目的。教师应“不回应”幼儿的讨论内容,多给幼儿自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切不可过早地介入幼儿谈话。
  案例三:早上,幼儿们吃过点心开始上课了。今天进行的是小班数学活动《摘苹果》,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们来到了苹果园里,兔妈妈说:“今天兔妈妈要带领小兔宝宝们一起学本领,宝贝们,你们肚子饿不饿呀?”由于幼儿刚吃过点心的缘故,有不少幼儿说:“我不饿。”还有的幼儿说到:“我们吃过点心啦。”教师看了看兔宝宝们,自顾自地说到:“呀,原来兔宝宝们肚子都饿了,今天我们就去苹果园里学习摘苹果……”
  评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回答不是教师预设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然后按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步骤继续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在活动过程中也没有将幼儿作为主体,而是将自己作为主体,将幼儿“捆绑”在自己的想法上面。长此以往,幼儿会缺少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只顾着“跟着教师的步子走”,不会“走自己的步子”。
  策略:随“幼”应变
  教师的应变能力对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的突发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课堂上的回答则是一颗“定时炸弹”。就如案例中的情况,幼儿们的回答是:“我不饿,我吃过点心了。”教师不应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只顾自己的预设进行,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个回答进行应变。教师可以说:“兔宝宝们吃得饱饱的,吃饱了就有精神摘苹果啦!今天跟着兔妈妈一起去摘苹果好吗?”这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采取应变的方式既兼顾了活动的计划和目标,又尊重了幼儿。如果教师在“回应幼儿”时能够做到随“幼”应变,那么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答如同是一门读不懂的“艺术”。看似简单,却难以理解。幼儿的回答有时会让教师“难以接招”“束手无策”;有时像“机遇”一样巧合;有时候像“炸弹”一样随时会引爆。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做出相应的策略,从而让活动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
  作者简介:
  俞姝君,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毒性反应。方法40只色素兔双眼前房抽取房水0.1ml后,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4mg/0.1ml、平衡盐液0.1ml
摘 要:感恩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健全公民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关系中,学生要对教师有感恩之心,教师也应对学生怀有感恩之情。  关键词:道德轨迹;感恩互化;健全人格  秉有感恩之心,发扬感恩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呱呱落地那瞬间起,每个人都被赋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即感恩教育。时刻提醒你需要感恩含辛茹苦生你养你的父母、需要感恩对你施以知识和技能的老师、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体制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问题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就伴随着教职工也同步有着更高的工作要求。所以,无论是初中的主科教育还是副科教育都更加重要。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改提出了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因而就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初中是一个重要阶段,正因这一时期是学生们整个人生中的黄金学习阶段。然而随着
摘 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引领下开展课外阅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课外阅读,主要从制定阅读目标、确定阅读数量、书目、时间、建立读书成长册、阅读评价、活动安排等方面引领,营造书香班级。  关键词:课外阅读;书香班级;引领  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摘 要:学校德育就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可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初中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最需要引导的时期,因此,初中班主任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学生走好第一步。本文就如何做
摘 要: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丰富有趣的游戏,幼儿既能够获得愉快的活动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肢体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容忽视。游戏中有趣、新颖的材料能够有效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废旧材料在游戏中的投放,恰巧迎合了幼儿的好奇心理,能够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