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甲醛阳性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147例1%甲醛斑贴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孟鲁司特组77例患者口服孟鲁司特10 mg每日1次,连续14 d,安慰剂组70例口服安慰剂1片每日1次,连续14 d。在用药第11天进行再次斑贴试验,服药后第14天判读斑贴试验结果。数据分析在意向性分析人群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采用SPSS 17.0版软件χ2检验及连续性校正检验。

结果

孟鲁司特组完成试验75例,安慰剂组完成试验67例。阳性程度改变:孟鲁司特组有70例患者斑贴试验反应程度没有改变,安慰剂组有60例患者反应程度没有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68, P> 0.05)。阳性率改变:孟鲁司特组有75例患者经干预后斑贴试验反应仍呈阳性表现,安慰剂组有67例患者经干预后斑贴试验反应仍呈阳性表现(75/77比67/70,χ2= 0.012, P> 0.05)。

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甲醛阳性皮肤斑贴试验反应无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分离2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鉴定出血清中编码EBV衣壳抗原-IgG/IgM抗体阳性的SLE患儿,取其分泌EBV的细胞上清液与提取的PBMC共同培养12 d,提取培养前后的PBMC的RNA,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
期刊
患者女,56岁,汉族。因全身红斑、水疱6 d,高热2 d入院。入院前20 d因青光眼用醋甲唑胺和糖皮质激素加手术治疗。既往有磺胺类抗生素过敏史。入院时全身广泛分布红斑、水疱,尼氏征阳性,糜烂面偶见,双眼睑和口腔黏膜受累,右肺有哮鸣音。基因检测HLA-B5901(+)。诊断为醋甲唑胺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合并肺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25 g/d,共5 d)、糖皮质激素(最大剂量为甲泼尼龙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及活化凝血因子Ⅻ(FⅫa)在慢性荨麻疹(CU)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CU发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CU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Ⅶa及FⅫa的水平,并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情况进行分析。对43例CU患者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及41例CU患者作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结果与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
目的探讨滇山茶、银线草、车桑子、重楼提取物的美白作用。方法7种植物提取物(滇山茶枝叶提取物、滇山茶枝叶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滇山茶花蕾提取物、滇山茶花蕾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银线草提取物、车桑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分别设立10、25、50、100、200、400、800 mg/L 7个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100 μg /ml熊果苷阳性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4例药疹患者(其中重型药疹13例)及5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CMV DNA阳性率及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MV IgM阳性率。结果44例药疹患者CMV DNA阳性率(65.91%,29/44例)高于健康对照组(28.00%,14/50例),差异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