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囊膜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晶状体囊膜是包裹晶状体的一层特殊的基底膜,随着年龄变化其物理特性和微结构发生相关改变,如随着老龄化,晶状体囊膜的厚度增加、弹性下降、硬度增加、粗糙度变化等。在晶状体免疫中晶状体囊膜可能是免疫细胞迁移的介质,对调控晶状体生长发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来源容易获得且具有低抗原性的稳定材料,白内障术中获得的晶状体囊膜可用于眼科其他疾病的治疗,如促进角膜溃疡愈合、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修补黄斑裂孔,甚至可作为Bruch膜的替代物等。而在白内障手术中,不同的撕囊方式对囊膜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26-230)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血液肿瘤的预后分层。肠道微生物易位在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流感染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外泌体是一种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的细胞外囊泡,参与细胞间的沟通,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体液中,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均可分离、提取外泌体。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外泌体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间的信息传导、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等,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外泌体还可作为载体将药物运送至靶细胞,具有靶向治疗的潜力。在肿瘤治
胆系恶性肿瘤(BTC)是一系列罕见的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胆道癌的系统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差,反应时间短。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已被确立为许多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有效全身治疗选择。ICIs治疗胆道癌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并证明了其抗肿瘤的功效和安全性。然而,鉴于BTC的低发生率和高异质性,需要进行
IL-17是已发现的30余种白细胞介素之一,在多种生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IL-17可以导致炎症的发生。但在病理条件下,IL-17对多种肿瘤也具有促进作用。肝细胞癌是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展快、预后差、易转移,且肿瘤微环境中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这些生物学特性提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IL-17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IL-17可以通多种途径来影响肝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自噬。如通过AKT/I
目的:探讨丹白颗粒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65只),通过机械性刮除及感染性损伤手术进行大鼠I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