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性格差异等特点,同时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的新特点,教师可运用小组竞赛情境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运用小组竞赛情境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其具体要求和具体实施环节,以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组竞赛;情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4702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改为道德与法治课,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特殊价值,更加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七年级学生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情绪不稳定,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小组竞赛情境,能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组竞赛情境教学的具体要求
考虑到当前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性格差异等特点,加上他们有很强的公平竞争意识,因此,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公平合理地进行小组分组安排、组员分工,还要准确地对小组进行评价考核。
1.小组分组安排要公平合理
分组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合理。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竞赛情境的作用,公平合理地进行分组是小组竞赛至关重要的要求。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6~7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秀生,一个学困生或表现不好的学生,其余四五个是学习基础和表现一般的学生。每组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差距要相对接近。
2.小组成员分工要详细合理
分组完后,根据小组成员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态度等,进行详细合理的分工:一人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分配任务,本组成员的纪律管理,同时协调各组员之间的关系;一人是副组长,专门负责记录本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一人是发言员,专门负责汇报本小组内的讨论结果;一人是资料员,专门负责搜集资料;一人是联络员,专门负责登记收发本子等。这个分工原则上一个月不变,方便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小组评价考核要客观准确
经过合理分组分工后,要求每个组制定自己组的名称和口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小组分别从课前读书、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课堂笔记等4个环节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考核。每一环节都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加分和扣分项目。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不能随意打分,而且评价标准要从一而终,力求做到客观准确。
二、小组竞赛情境教学的具体环节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师每节课都应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竞赛评分,分别从课堂读书、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课堂笔记等4个环节进行竞赛评分,每一环节都按照5分去打分,下课前教师要统计每个组竞赛的综合得分,然后由班长记录评分结果,每个星期、月和学期公布每个组的总得分,每个月表扬总分前两名的小组。小组竞赛情境教学具体分4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下面我谈谈小组竞赛情境教学4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环节:小组进行“课前读书”情况评比竞赛
为了让学生熟悉本节课新授的内容,调动每个学生读书预习的积极性,第一个环节可采取小组“课前读书”竞赛的办法。具体做法:上课铃声响时,科代表在讲台上带读当天上课的框题内容。由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每框题的正文的文字内容不多,所以只要大约3分钟就能读完。然后教师和科代表评价哪个小组表现好,依据每个小组读书的参与率、声音整齐响亮度、坐姿状态等综合评分。综合表现好的组可以打5分,一般组打4分,差的组打3分。发现一名组员不读书的扣1分。平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很不愿意读书,要科代表经常提醒,可是自從实行了小组“课前读书”竞赛后,学生读书变得积极,特别是那些懒惰的学生,也能非常自觉、主动地大声读书了,每个学生都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在读书的环节里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个环节:小组进行“运用你的经验”答题竞赛
人教版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框题在正文前都有“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课文中“运用你的经验”的问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家”是什么,都有话可说。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对讲授新课《家的意味》有很好的导入作用。因此,在第二环节我采取了小组回答问题竞赛的情境教学方式,具体做法:首先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看课文“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然后每个组推荐一个学生来回答,教师根据发言学生的综合表现打分,按照5分来计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表达是否清晰和流畅等方面进行打分,如果学生的回答内容基本符合题意,都可以打5分,如果是完全离题,只能打0分。通过小组回答问题竞赛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对他们学习新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第三个环节:小组进行“探究与分享”讨论发言竞赛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每一框题的正文内容,都有2~4个“探究与分享”内容,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题《青春萌动》有3个“探究与分享”,我选取了其中一个内容:“假如某校有这样的校规:男女生不能成对儿出现在校园;男女生交往距离不能少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男女生不能……请问,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说话的机会,这样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内容更准确、更全面。学生有了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在面对全班学生发言时,就容易多了。进行小组讨论发言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发言竞赛的办法,具体做法:首先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去讨论课本“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然后每个组派发言员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本环节小组讨论发言竞赛按照5分来计算,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打分。小组成员讨论的参与率和气氛占1分,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语言表达清晰度占4分。教师根据上述情况合理公正打分。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竞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原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组竞赛;情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4702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改为道德与法治课,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特殊价值,更加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七年级学生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情绪不稳定,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小组竞赛情境,能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组竞赛情境教学的具体要求
考虑到当前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性格差异等特点,加上他们有很强的公平竞争意识,因此,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公平合理地进行小组分组安排、组员分工,还要准确地对小组进行评价考核。
1.小组分组安排要公平合理
分组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合理。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竞赛情境的作用,公平合理地进行分组是小组竞赛至关重要的要求。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6~7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秀生,一个学困生或表现不好的学生,其余四五个是学习基础和表现一般的学生。每组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差距要相对接近。
2.小组成员分工要详细合理
分组完后,根据小组成员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态度等,进行详细合理的分工:一人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分配任务,本组成员的纪律管理,同时协调各组员之间的关系;一人是副组长,专门负责记录本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一人是发言员,专门负责汇报本小组内的讨论结果;一人是资料员,专门负责搜集资料;一人是联络员,专门负责登记收发本子等。这个分工原则上一个月不变,方便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小组评价考核要客观准确
经过合理分组分工后,要求每个组制定自己组的名称和口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小组分别从课前读书、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课堂笔记等4个环节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考核。每一环节都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加分和扣分项目。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不能随意打分,而且评价标准要从一而终,力求做到客观准确。
二、小组竞赛情境教学的具体环节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师每节课都应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竞赛评分,分别从课堂读书、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课堂笔记等4个环节进行竞赛评分,每一环节都按照5分去打分,下课前教师要统计每个组竞赛的综合得分,然后由班长记录评分结果,每个星期、月和学期公布每个组的总得分,每个月表扬总分前两名的小组。小组竞赛情境教学具体分4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下面我谈谈小组竞赛情境教学4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环节:小组进行“课前读书”情况评比竞赛
为了让学生熟悉本节课新授的内容,调动每个学生读书预习的积极性,第一个环节可采取小组“课前读书”竞赛的办法。具体做法:上课铃声响时,科代表在讲台上带读当天上课的框题内容。由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每框题的正文的文字内容不多,所以只要大约3分钟就能读完。然后教师和科代表评价哪个小组表现好,依据每个小组读书的参与率、声音整齐响亮度、坐姿状态等综合评分。综合表现好的组可以打5分,一般组打4分,差的组打3分。发现一名组员不读书的扣1分。平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很不愿意读书,要科代表经常提醒,可是自從实行了小组“课前读书”竞赛后,学生读书变得积极,特别是那些懒惰的学生,也能非常自觉、主动地大声读书了,每个学生都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在读书的环节里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个环节:小组进行“运用你的经验”答题竞赛
人教版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框题在正文前都有“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课文中“运用你的经验”的问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家”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家”是什么,都有话可说。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对讲授新课《家的意味》有很好的导入作用。因此,在第二环节我采取了小组回答问题竞赛的情境教学方式,具体做法:首先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看课文“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然后每个组推荐一个学生来回答,教师根据发言学生的综合表现打分,按照5分来计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表达是否清晰和流畅等方面进行打分,如果学生的回答内容基本符合题意,都可以打5分,如果是完全离题,只能打0分。通过小组回答问题竞赛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对他们学习新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第三个环节:小组进行“探究与分享”讨论发言竞赛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每一框题的正文内容,都有2~4个“探究与分享”内容,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题《青春萌动》有3个“探究与分享”,我选取了其中一个内容:“假如某校有这样的校规:男女生不能成对儿出现在校园;男女生交往距离不能少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男女生不能……请问,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说话的机会,这样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内容更准确、更全面。学生有了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在面对全班学生发言时,就容易多了。进行小组讨论发言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发言竞赛的办法,具体做法:首先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去讨论课本“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然后每个组派发言员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本环节小组讨论发言竞赛按照5分来计算,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打分。小组成员讨论的参与率和气氛占1分,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语言表达清晰度占4分。教师根据上述情况合理公正打分。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竞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原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