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过去对《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悲剧结局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去对《推销员之死》里主人公的死亡起了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及变化在这部剧中对主人公的命运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弗洛伊德的退行理论,本文发现威利对过去的场景的回憶大多都是为了寻找慰藉和逃避现实,这也最终导致了其最后的自我毁灭。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社会的历史发展;个人的过去
  作者简介:辛若晨(1993-),女,汉族,天津人,英语文学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阿瑟·米勒(1915-2005)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聚焦在社会带给中产阶级的焦虑,强调物质成功的空洞价值观。在剧中,美丽的回忆不断困扰着威利,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退行理论,本论文将主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个人的过去经历对威利死亡的影响。
  1. 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威利的影响
  《推销员之死》的背景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中恢复,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社会变化莫过于经济和人际关系。那些仍然习惯于过去的人会发现很难适应这些变化并与之产生分歧,威利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首先,社会的动荡,特别是经济从过去的繁荣到当下的萧条对威利有很大的影响。正如Albotson所说,“这是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68)。她描述了经济的社会变化如下:
  威利在新千年开始时目睹了先驱者的希望和可能性,他的父亲和兄弟离开家以拥抱这样的可能性。威利发现他的产品越来越难卖,除了必需品再没有人有钱去买任何东西。(68)
  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差距,特别是经济机遇的变化对威利有很大的影响。他曾经清楚地声称:“我不想要改变!(Miller 9)当他面对兄弟本,查理和霍华德所代表的成功的商人时,过去错失商机的遗憾在威利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自卑与自我放纵,一步步地深化了他的绝望。
  除了经济状况的变化加重了威利的自卑,疯狂追求商业成功所导致的社会期望和人际关系的不同也是故步自封的威利所遇到的另一种困难。
  美国不再是过去崇尚通过努力工作实现平等和崇拜成功的家园,而成为一个销售人员促使人们以任何代价寻求经济成功的地方。人际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们不再重视人格,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
  然而,威利不但没有紧跟潮流而且仍然活在过去。他仍然坚信有道德的人应该受到喜爱和崇拜,应该像对他最有影响的人 - 大卫辛格曼那样“被各种各样的人铭记、爱戴并且帮助着”(Miller 57)。从那时起,他认为“个性总是制胜法宝”(Miller 57),他表达了他多么渴望在商界得到尊敬、义气、有恩必报。不幸的是,威利生活在一个“光剩下谋利,再谈交情、义气,没人理你……不讲人品了”的时代(Miller 57)。威利不是销售任何特定的产品,而是在他的一生中,向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儿子,出卖自己的价值观。米勒用这种方式评价威利:威利想要的是“超越,赢得所有,爱和被爱,最重要的是得到回报”(Miller 184)。直到最后一刻,当威利自杀,留下遗产给他的儿子,以显示他仍然值得钦佩,他可以以体面的方式死去。
  总而言之,威利不断试图取悦别人,坚持过去的信念,即一个人因为他在过去做了一些好事就应该一直被其他人所喜爱和尊重。这些所带来的自卑,迷茫,失望和妄想导致了他的死亡。
  2. 个人的过去经历及自我毁灭
  除了社会发展,个人的过去经历也对威利造成影响。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提出“退行”这一概念,它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剧中退行发生时,威利有时正在做事有时在与人交谈。他不但没有抓住每次退行提供给他的新的可能性,而且还因为内疚、幻觉和与家庭成员冲突的加深而更加深陷于过去。此外,每当他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时,他总是选择逃避,沉浸在过去的幻想中说服自己和家人自己还是那个人人爱戴的威利。
  比如,在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时候,威利与儿子比夫共同畅想美好未来。 然而好景不长,他被伯纳德关于比夫数学挂科和盗窃的报告打断了。面对这种情况,他非但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教育比夫,而是沉迷于过去的辉煌,并以他相信的男人应该讨人喜欢的信念为导向,不断地告诉比夫,做一个讨喜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一切为比夫的第二次盗窃和他们在晚餐的最后冲突埋下了隐患。最后的退行发生在威利与本讨论他自杀的想法时。在这些主要的退行之中,威利得到了幸福的生活和珍贵的友谊。不幸的是,威利对过去的回归并没有为他开启新的可能性或给他带来任何积极的改变,这反而恶化了威利的错觉,滋长了他对现在的生活的失望。
  结论:
  总之,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过去的经历都促使了威利的死亡。他坚持活在过去使他落在主流之下,导致他对自己和社会的失望。此外,对个人过去的退行加深了他的幻觉,加剧了他的自我毁灭,每一次退行最终都是一种幻灭。最后,因为过去仍然困扰着他,威利在绝望中死去。
  参考文献:
  [1]Albotson, Susan, C. W. Masterpieces of 20th Century American Drama. CT,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5.
  [2]Bloom, Harold. Arthur Miller’s Death of a Salesman.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ing, 2007.
  [3]Freud, Sigmu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New York: Norton,1930b.
其他文献
摘 要:宫斗剧作为一种类型剧不断登上电视荧幕,所受争议颇多,其主题的表达与价值的展现是众多专家学者批判的对象。从1998年香港的《金枝欲孽》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清后宫》、《宫心计》、《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等一大批宫斗剧逐渐产生。2012年《后宫.甄嬛传》的热播把宫斗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尽管受到争议,但作为一种类型剧,能不断地发展并热播,必然有其可取之处。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艺术,文
摘 要:萧伯纳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其作品《卖花女》讲述了独身主义者息金斯教授和一个身份低微的卖花女伊莉莎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当时充斥在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该性格对息金斯教授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息金斯教授;自恋;自恋型人格  作者简介:辛思远(1993.6-),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
摘 要: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否定二元对立,主张女性话语权,并提倡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平等和男女和谐相处。根据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本文分析了电影《BJ单身日记》中女性话语权的建立,女性主体建构,以及多元解读后现代男女关系,得出单身女性虽然面临困境,但也要享受自我,和男性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关键词:《BJ单身日记》;后现代女性主义;布莉琪·琼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曹禺和夏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剧作家,因此他们的作品经常被拿来对比。虽然其二者的剧作都受到了西方现实主义影响,但仍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取材角度、矛盾表现形式以及结构形式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了曹禺和夏衍戏剧的特色及差异,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曹禺;夏衍;戏剧特色;结构形式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中国动画之所以在世界上能有一席地位,是因为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中国动画让广大观众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高贵的艺术品质。但是现如今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前景却是不太乐观的,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从源头开始改变,也就是从改变动画剧本的题材开始,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剧本在我国动画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主要对当代背景下动画剧本的创作进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地发展和广泛地应用,图像篡改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普及。恶意篡改的图像会对新闻、司法等领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基于高阶统计量双相干理论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分类真假图像对照实验,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与拼接边缘灰度的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