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遗尿症患儿认知程度及心理障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是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睡眠中间断发生的尿失禁[1].虽然NE为自愈性疾病.但7岁学龄时发生率高达10%左右,约2%持续至成人仍不能缓解[2].无论NE是否最终自愈,均可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心理障碍[3].完好心理发育对于儿童的正常成长尤为重要,为提高医生及社会对NE患儿心理问题关注.本文就NE认知程度、就诊现状和心理障碍及其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模拟婴儿下肢伸直襁褓体位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该体位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9只新生Wista幼鼠用医用胶带将双小腿、双髋关节缠绕同定10 d.保持髋关节伸直内收位.模拟双下肢伸直襁褓体位,作为实验组;另29只新生幼鼠双下肢不予处置,作为对照组,同样条件正常喂养8周后.通过大体标本及X线摄片,观察髋臼变化.结果 实验组标本可见髋臼变浅周围软组织增生.髋臼上缘变钝、变直,向上倾斜,有45髋发生
背景:多裂肌的损伤、萎缩是临床各种腰背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来源之一,肌卫星细胞是肌肉干细胞,对肌肉的损伤修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缺少有关多裂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泌尿道自体神经的发育过程和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胎龄为2、3、3.5周和出生后1、4、8、12周的动物为实验对象,在泌尿道的不同部位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排尿管道管壁上神经丛和神经节的分布状况.结果 排尿管道肌间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最早出现于胚胎3周阶段.随着生长发育,肾盂和输尿管的肌间神经纤维逐渐减少,至出生后8周完全消失;而膀胱和后尿道的肌问神经纤维始终存在.结论 上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但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特征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国外对先天性肾积水的病因研究多集中在基因水平,通过基因敲除或基因沉默等技术创建出肾积水的动物突变体模型,对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