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类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它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35-1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方案的设计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过程中的用品、方法、步骤等进行方案的制定。
  1.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①科学: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流程合理;②简约:在实验设计时,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时间比较短;③可行:符合一般实验条件,易达到目的要求,操作正确;④安全:如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⑤经济:实验设备、实验原料、消耗的能源花费少;⑥环保:如进行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时,应注意尾气的处理等。
  2.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和药品→制定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例1】 (2015年无锡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 A.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分析判断。C.根据三种物質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和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析】 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C.NH4NO3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D.Cu和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D。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排除不合理的或不够优化的方案。
  1.实验方案的评价是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现象描述、结论分析等方面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使实验得到优化。
  2.原则:①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③是否经济合理。④推理过程是否严密。⑤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危害等。
  【例2】 (2014绍兴中考)实验小组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 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 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 试管③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小孟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小孟提出两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实验探究】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pH<7,试管①中溶液pH>7,酸碱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评价】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显碱性)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试管①(显碱性)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无气泡产生,说明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作对比实验,因此实验设计不严密,因为试管②和③需要保证里面的硫酸量是相同的(假设硫酸和氢氧化钠没发生反应),如果两者没有发生反应,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才含有2mL硫酸,因此该实验应该用试管①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因为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达与书写,更多的是通过语文的學习,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得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够得以提升。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依然遵循着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吸引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效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