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多种挑战。而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的,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员工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形式化,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内部控制意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形式化
内部控制要求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相关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不了解,也不重视,只会根据预算来开展工作,导致资金在使用时不规范。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的事,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作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缺乏财务知识,使得单位没有编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混淆不清,甚至导致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损失。
(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资产难以核实和清查,导致预算不符合实际
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一个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素养较低,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差,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除此之外,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资产,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落实内部控制,导致单位的很多资产难以核实,经常出现有账无物等现象,使得单位的资产也无法查清,从而导致预算不符合实际。
(三)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监督力度不强,绩效考核不严格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一般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担任的,这使得内部审计没有了独立性。而事实上,内部审计只有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导致不能严格的监督单位的各项工作,也不能严格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最终导致无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约束力度过低,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多的受到政治和财政的约束,没有市场机制的参与,例如市场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价格机制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受到限制。在财政方面,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度较低,导致公共资源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公共资源的使用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公共资源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配置,最终造成公共资源了浪费。在政治方面,由于约束力度过低,实际的控制者拥有不受政治约束的权力,再用他的权力去谋取利益,去抵抗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控制,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实施不规范。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定期进行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做到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到目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承担主要责任,通过宣传让所有的员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为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的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或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学习国家和内部控制建设相关的法则。
(二)聘用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并培养内部控制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外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专家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所以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内部控制专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快的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同时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内部控制专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明确业务导向,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盲目的开展工作,而且还能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避免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但是专家的引入只是一个缓兵之计,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内部控制人才,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约束内部控制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和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鞭策员工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
(四)在会计集中核算下,抓好制度建设和强化预算、资金与收支管理等重点工作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控制
核算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做好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如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大修与处置等经济活动必须经由单位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并要留有会议记录;认真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管的规定等等,从而保障会计核算和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设,首先必须加深领导层和管理层以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让内部控制相关部门不断学习新的内部控制思想和理念;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引入专家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量,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引入正确的方向,并严格监督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培养内部控制人才,构建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力量;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保证监督和管理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确保其公正性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员工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 96.
[2]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王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内部控制意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形式化
内部控制要求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相关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不了解,也不重视,只会根据预算来开展工作,导致资金在使用时不规范。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的事,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作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缺乏财务知识,使得单位没有编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混淆不清,甚至导致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损失。
(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资产难以核实和清查,导致预算不符合实际
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一个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素养较低,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差,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除此之外,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资产,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落实内部控制,导致单位的很多资产难以核实,经常出现有账无物等现象,使得单位的资产也无法查清,从而导致预算不符合实际。
(三)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监督力度不强,绩效考核不严格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一般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担任的,这使得内部审计没有了独立性。而事实上,内部审计只有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导致不能严格的监督单位的各项工作,也不能严格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最终导致无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约束力度过低,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多的受到政治和财政的约束,没有市场机制的参与,例如市场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价格机制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受到限制。在财政方面,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度较低,导致公共资源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公共资源的使用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公共资源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配置,最终造成公共资源了浪费。在政治方面,由于约束力度过低,实际的控制者拥有不受政治约束的权力,再用他的权力去谋取利益,去抵抗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控制,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实施不规范。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定期进行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做到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到目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承担主要责任,通过宣传让所有的员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为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的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或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学习国家和内部控制建设相关的法则。
(二)聘用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并培养内部控制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外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专家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所以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内部控制专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快的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同时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内部控制专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明确业务导向,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盲目的开展工作,而且还能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避免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但是专家的引入只是一个缓兵之计,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内部控制人才,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约束内部控制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和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鞭策员工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
(四)在会计集中核算下,抓好制度建设和强化预算、资金与收支管理等重点工作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控制
核算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做好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如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大修与处置等经济活动必须经由单位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并要留有会议记录;认真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管的规定等等,从而保障会计核算和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设,首先必须加深领导层和管理层以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让内部控制相关部门不断学习新的内部控制思想和理念;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引入专家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量,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引入正确的方向,并严格监督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培养内部控制人才,构建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力量;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保证监督和管理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确保其公正性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员工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 96.
[2]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王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