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张盐水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高张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张盐水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P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7.5%高张盐水组(HS-A组)、4.2%高张盐水组(HS-B组),每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再灌注前经股静脉分别给予7.5%NaCl(HS-A组)或4.2%NaCl(HS-B组),P组和IR组不给任何药.检查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时的血清Na+浓度.再灌注22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断头取脑检测左右两侧脑含水量;取缺血侧前脑皮质测TNF-α含量;取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输入高张盐水后,HS-A组和HS-B组大鼠血清Na+浓度明显升高,HS-A组持续到再灌注后90min,HS-B组在再灌注6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IR组大鼠两侧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增加,缺血侧增加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组和HS-B组大鼠两侧脑含水量较IR组相比明显减少,并以缺血侧减少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IR组相比,HS-A组和HS-B组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明显降低,凋亡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神经缺陷评分也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张盐水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TNF-α含量,减轻脑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近150万,患病的近1300万,全国每年新增病例大约200万,其中脑梗死患者占624%之多[1].有香港学者报道,中国的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其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相关研究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8例听神经瘤进行切除手术.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做一小直切口,形成直径2.5~3.0 cm大小骨窗,术毕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本组听神经瘤全切33例,次全切5例;3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力保留;无死亡病例,脑脊液漏1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
目的 分析114例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NFLE)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自1999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14例NF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FLE以夜间成串的偏转性、姿势性强直及过度运动发作为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本组22.9%清醒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及28%清醒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38%睡眠发作间期动态脑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临床表现以震颤、肌肉僵硬为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Ⅲ.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缓慢进行性变性和死亡,导致黑质、纹状体DA转运体、DA显著减少.最终导致锥体外系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上述行为障碍。
目的 探讨外伤性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例外伤性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分泌改变,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2例均为成年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其中1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误诊分别为15年和2年,临床上以逐渐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为表现,均因发生垂体危象而住院,其中1例多次发生垂体危象;无尿崩症表现;内分泌功能检查提示为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功能
期刊
患者女性,59岁,主因双手麻木、疼痛1年余于2008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烧灼样持续性疼痛,伴双手握力减低,双手感觉异常.左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双侧踝关节肿胀.双手皮肤色素沉着.双足水肿等症状,症状逐渐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颈椎椎间盘减手术史。
目的 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供体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恒河猴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毁损单侧黑质建立恒河猴PD模型,采用加拿大评分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分别观察恒河猴行为学和大脑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恒河猴黑质移植侧和正常侧BMSCs的分化状态。结果移植BMSCs后恒河猴的PD综合征症状逐渐加重;SPECT检测显示恒河猴
期刊
目的 通过阐明紧密连接蛋白-1(ZO-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其的调节机制,探讨SAH后导致血脑屏障(BBB)结构和功能破坏的分子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枕大池注生理盐水)、SAH组(枕大池注血建立大鼠实验性SAH模型)、SAH+SP600125组(SAH模型建立前枕大池注射JNK抑制剂SP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特征包括神经元丧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胆碱能纤维末端突触素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其中SP和NFT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
卒中已经成为高发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疾病重在预防.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了首次卒中的发生率,一级预防主要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知识普及.卒中二级预防针对的人群是发生过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这个群体具有再次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因此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