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米,眼里的灯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年轻的时候,与一个不再年轻的人,在一节车厢里有过一番对话。
  我落第一滴泪的时候,他嘲讽,他的笑意之下,我是个傻孩子;落第二滴泪的时候,他沉默,嘴角仍有轻蔑之意,但已浅淡;落第三滴泪的时候,他嫉妒地说:“年轻真好,眼泪可以如此肆意横行。”那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评说眼泪。的确是肆意横行的!不然,怎么就轻易落下了。
  不过是一节火车厢,不过是放了一曲忧伤的萨克斯曲《天堂里的另一天》,不过是想起渐行渐远的她,不过是秋意甚浓,而我衣衫单薄……我可以用100种比喻说出我的忧伤,可他只是笑笑:“形容词被你用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是一场应景的雪。”在他眼里,我的一切早被他看穿。经历,是多么奇幻的魔法师,它可以让一个人高高在上,指鹿为马。
  讲真话的时候,心里会落满冬雪,踩上去吱吱嘎嘎作响,然而是实的。那个人接着就说起了他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跡,他奉劝我,那么多地方可以走,何必固守一隅。我说,某一段残墙上,刻着我和她死生契阔的誓言:“让风去腐蚀和吹干它们吧。那是不负责任的信口胡诌。”我怎么可以容忍,一个人如此亵渎我对爱的承诺。
  在我的愤怒之下,他不再争辩,短暂静默,然后缓缓地说,“走一走吧,离开一段时间,然后再听从灵魂的安排。”我问:“流浪的人也是要回家的吗?”他说:“没有人可以不回家的。”我突然用自己也不能相信的尖得走调的嗓音说:“你带给了我人生最大的失望,你告诉我流浪是要回家的,那么死亡可不可以算作是家?你告诉我流浪的人也要回家,那么,你还鼓动我出去走一走?”“是的,让你沉重地走,是为了让你轻盈地回。”他说。
  我的第四滴眼泪,浑圆硕大,滴到空盘子里,发出“叮”的一声响。我躲到窗帘后面,顺便用窗帘布擦着眼睛,看到了窗外的黑,以及不停跳跃着的活着的人们点亮的灯。多少人都如蚂蚁一样,在大地上活着,头上顶着一粒米,就是他们为之欢呼的光辉岁月。而我头顶的米呢?眼里的灯呢?
  他说,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魅力所在,5岁以前,任性、调皮没人指责你,相反会认为那是你可爱的地方,可是5岁以后再任性就不该了。上学后的魅力是你勤奋好学,工作后的魅力是你积极上进;成家后的魅力是你有了担当,有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那么,现在的你的魅力呢?不是滴下你的眼泪,而是绽开你的笑意;不是熄灭,而是点亮。”
  我终于没有大声恸哭。只是落了那四滴眼泪,那是一个有些疼痛的夜晚,他下了车,我说我要接着再坐几站地,我对自己说,什么时候眼里的光亮起,就什么时候下车。
  那个人很快发来短信,措辞优美,颇有韵味,仿佛一首无韵脚的诗:“孩子,你像一只找不到归巢的小鸟,需要有人把你捧在手里。可是你自己先要把脚放回地面上来。还好,你的眼泪是年轻的,所以清澈,一点都不浑浊。滴到我的手背上,也砸不疼我。年轻人的眼泪啊,总是来去自如,多好,像任性的小顽童,前一秒嚷嚷着离家出走,后一秒将妈咪拦腰抱紧。年轻的眼泪多好,可以肆意横行,没必要节省,任意挥霍。你们有任性的资本,你们有悔过的甬道。不像我们,肆意地落一次泪,都是一种奢侈。我老了,你的眼泪甚至让我嫉妒,你看,它多么年轻,多么澄澈,多么像天刚刚亮的时候,那一滴挂在花瓣上的露珠儿……”我的眼里此时真的有光亮起。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旧在读着这个短信。父亲,你的记忆力严重衰退,当然不会记得很多年前与我在一节车厢里的对话,不记得我流下的那四滴眼泪,更不会记得你亲手写下的这么动人的“诗句”,可是我记着,我会珍藏着。你说,我年轻的眼泪落于你渐渐衰老的微笑之上。父亲,我也正在老去,此刻,家是唯一可以抓住我的根。而年轻和衰老的标志,一个是对远方翘首以盼,一个是对故土念念不忘。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人的心弦无论多么坚硬,亲情的那一根总是柔软而又敏感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自出生那天起,就没让母亲省过心,她恨自己没出息不争气。母亲在“丢尽脸面”的时候,不仅没有责怪女儿,还开心地载着女儿回家。母女一路欢笑,沉浸在幸福中,不料途中惨遭车祸。就这样贾晓玲穿越到了1981年,母亲的少女时代。  贾晓玲的愿望是母亲不要变成悲催的中年妇女,她想方设法让年轻的母亲享受甜蜜的爱情,期望她将来的女儿有
“老伴,我们来做一件大事吧?”“什么事?”“我们不是有点钱吗,我想捐出去,为学校建P3实验室。”“好啊!”就这样,河南教授王泽霖夫妇“裸捐”8208万元。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如今社会上还有这么傻的人。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后就理解了。1949年4月,苏州解放,当时7岁的王泽霖早上打开家门,发现“很多解放军就睡在马路边、屋檐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后来,王泽霖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
珍惜自己拥有的,你就是富有的  我去济南参观老舍故居,看到一段介绍老舍的文字。老舍在济南的生活极有规律,在《夏之一周间》等文章中,老舍详细记述了他暑假中一天的生活。6點起床,自6点至9点写作,9点以后写信,浇浇院中的花草,和小猫在地上滚一回,然后读欧·亨利。12点吃午饭,饭后睡一大觉;下午备课弄讲义;晚6点吃晚饭,饭后到齐大的花园去走半点钟,回家后,洗个澡,在院中坐一会儿,听着街上卖汽水、冰淇淋的
最痛苦的是你无法离开的那个人却可以离开你  宋朝文人叶适说:“慨其生存,孰与死灭。”意思是,要想生存,就得活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  郑州男孩马胜,曾经到武汉、成都,参加过“零元生存”活动。他说:“身无分文,带着一把吉他来到武汉,怎么生存呢?第一天晚上凑合住在火车站。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地铁边、公园内,找块空地坐下来,空腹弹起吉他唱起歌,一上午就挣了二百多块。最多的一天挣了一千多块,最少的是下
干实事难免有错误,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穿山甲是挖洞能手,但做事鲁莽,因为挖洞得罪了森林居民。  这天,大家对穿山甲进行了严肃批判。猴子生气地说:“你挖洞竟然一直挖到我的小花园中,把花园都弄坏了!”梅花鹿说:“你居然把洞一直挖到我家院子里,居心不良!”大象说穿山甲常年在山林中钻来钻去,把树根破坏了……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把穿山甲驱逐出森林的决定。穿山甲只好离开森林,在一个土坡上生活。  穿山甲离开森
美国的摩尔根利用果蝇研究遗传学,果蝇就养在牛奶瓶里。为了让白色牛奶瓶里的果蝇产生突变个体,他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刺激果蝇。比如让学生不停地摇动牛奶瓶,但是摇动不起任何作用。摩尔根又想了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潜心钻研。  1910年5月,摩尔根的实验室里终于出现了一只奇特的果蝇,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白眼果蝇,而与它同代的果蝇都是红眼的。摩尔根非常细心地照料着这只白眼果蝇。那
春暖花开时节,24个来自荷兰的高中生前往古巴,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为期6周的帆船学习项目。学习结束,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从古巴到荷兰的航班停飞,如果想回国,就要出高价包机。  16岁的伊莎打电话回家,希望母亲汇款给她包机回国。母亲不愿出钱,伊莎开始抱怨。“没有经过风吹雨打,樹木怎么能够成材?”母亲说,“我不想让你成为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不用说家里经济一般,即使家庭富裕,我也不会溺爱你。”  遭到母亲拒
20世纪20年代,在纽约诞生了一艘名为“杜洛斯”号的运输船,它的主要任务是把一位德国富商生产的洋葱运到得克萨斯州。这艘船造得大了一些,每次洋葱又装不满,员工们在运洋葱之余,还托运其他货物。员工中不少人爱读书,每次船上的书籍成堆,丰富的精神食粮给船员们漂洋过海的孤寂航程带来无穷乐趣。  几次泊港后,员工们发现:纽约的书的种类比其他地方多,价格又相对便宜,这些书很受各地读者青睐,于是,几位有经营头脑的
广州的年轻人大刘,他的儿子小涛正读小学二年级。小涛很顽皮,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淘气包,让老师很头疼。但大刘对宝贝儿子特别溺爱,属于要月亮不敢摘星星的那种。  这天,小涛又闯祸了。下课了,小涛看见李同学站起来交作业,就悄悄地把他的凳子抽开了。等到小李下意识地要坐下时,一屁股墩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摔了一下子,疼得“哇哇”大哭。李同学就找到班主任沈老师去告状,哭诉了刚才的一幕。正巧,沈老师正在改小涛的家庭作业
总有一种同情让心中暖如艳阳  老舍家对面,有一座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着靠乞讨、卖艺为生的40多位盲人,人们将这儿称为“瞎子庙”。老舍想帮帮这些盲人,简单的几次接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他们自食其力。  老舍找来文联的干部,认真地和大家协商帮助盲人的办法,最后决定:对于有文艺特长的盲人,开办学习班,学习新文艺,掌握谋生技能。对于那些没有文艺特长的,设法安排到工厂上班。经过一番积极筹划,盲人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