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校越来越松,家长却越来越“疯”?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各地教育部门减负新规频频出台:
  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
  然而这些新政并没有得到一片叫好声,除了质疑治标不治本的痼疾外,人们还开始反思减负本身的合理性。
  家长并不领情
  看似越来越快乐的学校教育,却似乎让家长们越来越“疯癫”了:陪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要做好自我防护;月薪3万撑不过一个暑假,家庭收入一半用来报培训班……
  人人盼减负,人人又怕减负。
  与此同时,“现在的老师太好当了”“现在的学校太会甩锅了”则成为家长们的吐槽金句。
  教育专家认为,细究这样的“金句”,还是要搞明白家长究竟在抱怨什么?
  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而是对家庭教育与校内教育的“错位”有意见,对教师的专业教育活动向家长转移,对家庭教育职责的无限放大有意见。认为减负令严格地限制了学校老师的能动性。
  也有些校内不留作业,校外补;校内不分班,校外分;校内不考,校外考;校内不竞赛,校外大比拼……
  所有校内因减负放弃的“阵地”与“跑道”,现在已经由校外全面接管,导致辅导教学“喧宾夺主”现象愈演愈烈。
  难怪减负政策,换来的却是家长越来越冷漠的反应,甚至是“请不要再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控诉,以及一连串触目惊心的马太效应。
  教育面临不可回避的问题
  公立低保化
  “要择校,到民校”“初中不进民办,大学就进民办”,公办教育在某些教育市场比较成熟乃至过热的地区,正在呈现出一种“低保化”的趋势。
  根据2017年江苏省南京初中名校中考均分排名,排行榜前9名中7家是民办。
  “很多薄弱的公办初中连中考全市平均分都达不到,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校对家长和学生更没有吸引力,生源困难,形成恶性循环。”曾担任校长与教育局局长多年的吴晓茅说。
  农村边缘化
  当城市家庭为了下一代的未来不断用“烧钱”的方式“增负”时,乡村教育正在放任自流。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公务员韩飞在回老家山东枣庄时写的一篇《乡村青少年的未来被“吃鸡农药”重重围困》在网络引发热议。
  该文说,“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兴趣缺缺’,甚至压根就不答话。”
  韩飞与这些孩子的家长交谈,“当我谈起未来两个字,他们往往自嘲且讽刺地一笑:‘农村人谈什么未来,中学毕业出去打工就是了’。”
  三是教育资本化
  不少家长坦言,小升初不考试,但优质初中却是稀缺资源,正是由于公办教育不断减、不断退,唯恐孩子掉队的家长们才会陷入军备竞赛,资本成为教育的主宰。
  为什么人们一边盼着减负,一边又害怕减负?
  仔细分析,当你害怕减负时你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怕的是我减了,别人不减;怕的是减负减负,减成废物;更怕減负变成减责,衍生出更多“潜规则”。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全国两会期间在记者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减负”概念:什么叫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在这个以内的,叫作课业、学业,叫作必须付出的努力。
  减负不能偷换概念,求知欲不是负担,正常的竞争不是负担,老师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不是负担。
  《拼娃:学霸世家谈教育》一书的作者张捷认为,资源稀缺必然需要竞争,而减负是减不掉这个竞争的。没有了公开的公平的竞争,潜规则就会横行。
  吴晓茅认为,我们制定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与现实脱节,才会招致抨击。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古诗,用“一山放过一山拦”形容几十年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的“死结”。
  现实中,教育系统关乎基本民生,情况又错综复杂,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当学生、家长、社会等真的减了负担,老师、学校、教育官员就势必增加了义务与责任。
其他文献
有些年轻人总是怀有这样的想法:“我只要能做一个中等人就心满意足了,不求做上等人;我只要能升到中等职位就很好了,不求一定要坐到一等的高位。”  这不是明智的想法。也许,你认为只要你有意不将自己上等的才能显示出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做一个中等人。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所有怀着这样的想法而不想做上等人的人,结果都被淘汰出局。  倘若你真的找不到上等的高位,那也不妨暂时坐坐中等职位。不过,只要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
在大家的普遍认识中,多動症的孩子就应该是成天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下来。殊不知,那些平日里过分安静的孩子,也很可能是多动症患者,他们的多动不表现在行为上而是思维上,具有很强的隐匿性,99%的家长都会忽略。  多动症的发病年龄已扩大到4至18岁,只要家长和老师多注意观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大班就能被发现,这样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甚至可以不用吃药只给予行为矫正就好。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干预治疗,30%会转变为
常常是在街上开始。  傍晚时分,搭一程过江的车,去到汉口。随便在某一处下车,远远,听见高亢明亮的锣鼓声,是有人在演野台子戏,汉剧或者楚剧。很惭愧,这两个剧种,我从来没分清楚过。  多是小街,两边都是居民自己盖的房子,参差不齐,入冬家家户户都晾出腊鱼腊肉和一挂挂的香肠;夏天,男子们当街洗澡,浑身上下只有一条短裤,水龙头里的冷水劈头盖脸地冲。如果是大街,则往往在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门口,那里总有一大片空
首尔有一条江,叫“汉江”。  汉江流经首尔,将这一座城市分割成江北和江南。江北自古以来是韩国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旧时的皇宫、现在的总统府青瓦台,都在江北。但是,我在韩国时,听到一个消息,说江北的房子反而比江南便宜。  昨夜與韩国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所长、前韩国外交部东北亚协力大使丁相基先生一起共进晚餐,我请教了他这个问题。他说,是真的。目前江南的房价基本上达到了1平方米10万元人民币的水准,而江
朋友们听说我的这次北美之行长达9个月,在加拿大就要停留3个月之久,于是纷纷上门相求让我帮忙打听一下海外房地产的行情。尤其是一位好友移民已经批下来了,急着要在多伦多买房。  我刚在多伦多停稳脚跟,就开始忙着办这件事。我先去大厦门口的报纸栏取了一大堆免费报纸回来。排除了房地产专栏里一些看起来过于吹嘘口碑、业绩的公司后,逐一给筛选出来的公司打电话。在电话中,我跟他们讲明我是帮朋友代看房,只想了解一下行情
学生欺凌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  2017年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与性取向、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  中学阶段孩子们情绪波动大,容易被妒忌、怨恨等情绪左右,更容易受校园里经常发生的情感纠纷、日常矛盾等因素的影响,诱发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犯罪动机。很多孩子们会为了所谓团体义气,做出触犯法律的事。  相
妈妈是小友的,姥姥是小友的,我是小友的,我送给小友的书是小友的,小友送给我的书,还是小友的,只要他想拿回去。  但没有一棵树是小友的。我无法买下一棵树,对小友说:“这是你的。”  所以,我们小区楼下那两棵法国梧桐突然有一天就不见了,只留下两个矮树桩。我们对此只能沉默。  小友问我:“树去哪了?”  这个城市,人和树,哪个更好生存,我不知道。人可以走来走去,躲避锋利的斧头,咆哮的挖掘机,尖锐的电锯,
当下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们或多或少会有焦虑、自卑、压抑、嫉妒、社交恐惧、爱慕虚荣、贪图权利金钱等各种负面情绪或不良心态,在本书中读者能找到这些病症的根源,甚至看到这些病症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刻反省自身,避免付出巨大代价。  本书语言犀利、视角独到,又不失人文关怀。在分析神经癥病人时,作者深刻剖析了病症的根源,但也极力关注病人的痛苦与努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学术的宽容与悲悯,被誉为“能把人看哭的学术
生活本很自然,家居不是舞台,无须华而不实的布景,一切自然就好。有些设计单纯好看,没把个人习惯考虑进去,就像生活在别人家一样。  我的一位朋友,乔迁新居,请我到家里喝茶,新房当然漂亮,极尽奢华,朋友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进门就会看见一些奇怪的场面:  皇家限量款的沙发上搭着几条秋裤,欧式雕花的大餐桌上面一堆咸菜罐子,什么糖蒜,辣白菜,吃得挺丰富。书架上没几本书,摆着旧货市场淘来的“宝物”罗马柱的大床上
有些常识,有的人学了一辈子都学不会,有的人却能很快掌握。人类最大的不公,就是智力的不均衡。  整整一天一夜,许峰教授都在给大家详细讲述木材的知识,从空气到水文地理、地质年代等自然知识说明不同木材的成因和分布,从质地、密度、纹路、年轮、氧化、碳化等特点说明不同树种的欣赏价值,从产量、位置、认知程度、收藏习惯、市场走向等角度分析市场……尤其以金丝楠作为重点。  许峰教授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入浅出、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