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思潮的兴起,使学生的健康人格的问题具有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引领着语文教学走向新的境界。职业中学学生,有一小部分同学存在一些不良情况。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下,语文教师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首先用个性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人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助、共同发展。其次用个性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人格。进行个性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释放、人格的完善;为学生养成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82-01
2001年的新课标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情绪化的条件和气氛,让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阅读者。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由教育去形成。”中学生的性格尚不稳定。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去健全学生的人格。通俗的说:“人格即性格。”就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性格是很好的: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存在一些不良情况,这不仅给家长老师的教育带来困惑,也常使学生本人感到苦恼。在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下,语文教师应多利用语文教学,要以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宽容大度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态,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1 个性化课堂教学促学生人格
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是以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讨论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的课堂削弱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编组。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编成不同的组。教师要进行分层备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要求,对领悟较高的学生、领悟一般的学生,领悟差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尤其要关注如何解决后进学生潜能的挖掘。这是一种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展开集体性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以五六个人为基本的学习形式,以共同探讨解决一个问题为基本特征,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来获得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助、共同发展。在课堂内合作的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一般的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探得新知。好的同学在合作中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的学生。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思想,也会积极的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例如教授《黄鹂》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根据问题的难度设置几个问题分组提问:(1)课文中黄鹂出现几次?(2)每次又在怎样的环境境况下出现的?(3)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黄鹂的什么美?(4)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每组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大家发言。第一组的同学应该说是平时反应比较迟钝的,在大家讨论之后,推出了一个发言人,他平时是一个非常害羞内向的孩子。在大家期许的目光下,他流畅的把准确的答案给报出来了。集体合作给了他力量,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第四组的同学们合作讨论了最后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探讨出黄鹂这课美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学生能领悟出语言美、环境美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组同学的思想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有同学探讨后站起来说:“我还领悟到了作者的美,作者具有一颗欣赏美的心灵。”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感悟到我们学生的美,因为我们能在这里感悟到作者所感悟到的美。”我深感欣慰,学生们通过集体的讨论、个性化的发挥了解了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具有了一颗美的心灵。这是比干枯的说教要好得多的教学作用啊!
2 个性化阅读教学促学生人格
首先,从阅读主体即学生来看,每个学生的生活沉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的世界,对每个学生来说,他的经验都是独特的,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生常常对同一篇课文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学生阅读同一作品,这时与那时的情境不同,心理活动也有区别。没有读者参与的作品是没有生命意义的,没有主体参与的阅读更是不能称之为阅读的。如教读《淡淡的深情》,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母亲不善表达感情,类似于“茶壶里的饺子—— 倒不出”;而有的学生认为,正是这位母亲有大情有大爱,所以她把感情深藏在心里。学生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都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虽然这种观点不一定全面、恰当,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意识,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看来进行个性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其次,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阅读是比重最大、地位最为突出的。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在校学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差强人意,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个性化缺失的现象着实让人痛心。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确立打破了这尴尬的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真诚关爱。它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活动,在更大的空间、更弹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堂,自由阅读体悟,自由思考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释放、人格的完善;为学生养成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 中学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82-01
2001年的新课标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情绪化的条件和气氛,让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阅读者。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由教育去形成。”中学生的性格尚不稳定。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去健全学生的人格。通俗的说:“人格即性格。”就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性格是很好的: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存在一些不良情况,这不仅给家长老师的教育带来困惑,也常使学生本人感到苦恼。在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下,语文教师应多利用语文教学,要以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宽容大度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态,采用个性化阅读教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1 个性化课堂教学促学生人格
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是以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讨论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的课堂削弱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编组。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编成不同的组。教师要进行分层备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要求,对领悟较高的学生、领悟一般的学生,领悟差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尤其要关注如何解决后进学生潜能的挖掘。这是一种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展开集体性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以五六个人为基本的学习形式,以共同探讨解决一个问题为基本特征,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来获得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助、共同发展。在课堂内合作的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一般的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探得新知。好的同学在合作中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的学生。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思想,也会积极的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例如教授《黄鹂》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根据问题的难度设置几个问题分组提问:(1)课文中黄鹂出现几次?(2)每次又在怎样的环境境况下出现的?(3)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黄鹂的什么美?(4)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每组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大家发言。第一组的同学应该说是平时反应比较迟钝的,在大家讨论之后,推出了一个发言人,他平时是一个非常害羞内向的孩子。在大家期许的目光下,他流畅的把准确的答案给报出来了。集体合作给了他力量,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第四组的同学们合作讨论了最后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探讨出黄鹂这课美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学生能领悟出语言美、环境美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组同学的思想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有同学探讨后站起来说:“我还领悟到了作者的美,作者具有一颗欣赏美的心灵。”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感悟到我们学生的美,因为我们能在这里感悟到作者所感悟到的美。”我深感欣慰,学生们通过集体的讨论、个性化的发挥了解了课文的深层次含义,具有了一颗美的心灵。这是比干枯的说教要好得多的教学作用啊!
2 个性化阅读教学促学生人格
首先,从阅读主体即学生来看,每个学生的生活沉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的世界,对每个学生来说,他的经验都是独特的,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生常常对同一篇课文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学生阅读同一作品,这时与那时的情境不同,心理活动也有区别。没有读者参与的作品是没有生命意义的,没有主体参与的阅读更是不能称之为阅读的。如教读《淡淡的深情》,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母亲不善表达感情,类似于“茶壶里的饺子—— 倒不出”;而有的学生认为,正是这位母亲有大情有大爱,所以她把感情深藏在心里。学生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都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虽然这种观点不一定全面、恰当,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意识,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看来进行个性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其次,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阅读是比重最大、地位最为突出的。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在校学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差强人意,特别是阅读教学中个性化缺失的现象着实让人痛心。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确立打破了这尴尬的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真诚关爱。它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活动,在更大的空间、更弹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堂,自由阅读体悟,自由思考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释放、人格的完善;为学生养成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 中学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