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众多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但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不当,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很大冲击,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新媒体特点,发挥新媒体优势,正确合理地使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关 键 词] 新媒体视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85-01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正确地应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影响
随着传统载体的发展,控制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相统一,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打破了传统单一、可控信息的传播源,涌入了各种互联网,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一)信息传播越来越复杂,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判断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化传播特征,促进了点到面传播模式的发展,受众只是信息发布者,开始了网状信息传播。此种传播模式对学生视野和自主性等方面均产生了影响,而且大量无用的信息还影响了学生素质。新媒体中充斥了很多不真实信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参与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媒体议程功能不断减弱。媒体议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信息,帮助人们关注实时发生的事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变化,受众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信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成熟,情绪化较强,所以议程设置功能不断弱化。一方面,议程功能弱化导致互动话题多变;另一方面,失去了话语权,出现了文化入侵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生活虚拟化,道德约束力不断降低
新媒体是新的思想教育载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虚拟化。借助互联网载体,使用者可以隐瞒身份,关注并了解一系列虚拟行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表达看法的主要场合,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但是虚拟化环境,不能及时规范用户言语,导致大学生道德和人格缺失,严重时还会导致大学生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二、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网络优势,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扩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网络媒体都是依靠网络平台发展和出现的,可以给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同时给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发展平台,一方面,新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此时可以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对学生实施教育,让学生在课内外均可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不会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交流和互动。此外,新媒体还具有储存时间长的优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创新教育认识,创造多元化的模式
第一,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施中。高校是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理论教育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将媒体融入高校的各项教育过程。经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理论知识向教材体系发展,主要完成教学内容问题分析和解答;另一个过程是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变为实现学生理想、信念和知识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新媒体已经得到众多教育学者的一致认可,可以实现多媒體教学、网络教学和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价值认同。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已经开始向开放化和多元化发展,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必须结合大学生学习状况,给学生选择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向学生实施教育,利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进展。目前,大数据及云计算等都可以给高校教育提供较大的数据,可以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制定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采用加强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视野下,扩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视野下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带来的挑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展,培养综合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户可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4(10).
[2]孙兰英,任怡康.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6(1).
[关 键 词] 新媒体视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85-01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正确地应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影响
随着传统载体的发展,控制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相统一,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打破了传统单一、可控信息的传播源,涌入了各种互联网,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一)信息传播越来越复杂,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判断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化传播特征,促进了点到面传播模式的发展,受众只是信息发布者,开始了网状信息传播。此种传播模式对学生视野和自主性等方面均产生了影响,而且大量无用的信息还影响了学生素质。新媒体中充斥了很多不真实信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参与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媒体议程功能不断减弱。媒体议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信息,帮助人们关注实时发生的事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变化,受众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信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成熟,情绪化较强,所以议程设置功能不断弱化。一方面,议程功能弱化导致互动话题多变;另一方面,失去了话语权,出现了文化入侵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生活虚拟化,道德约束力不断降低
新媒体是新的思想教育载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人们生活、学习和交往虚拟化。借助互联网载体,使用者可以隐瞒身份,关注并了解一系列虚拟行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表达看法的主要场合,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但是虚拟化环境,不能及时规范用户言语,导致大学生道德和人格缺失,严重时还会导致大学生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二、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网络优势,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扩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网络媒体都是依靠网络平台发展和出现的,可以给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同时给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发展平台,一方面,新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此时可以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对学生实施教育,让学生在课内外均可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不会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交流和互动。此外,新媒体还具有储存时间长的优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创新教育认识,创造多元化的模式
第一,将新媒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施中。高校是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理论教育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将媒体融入高校的各项教育过程。经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理论知识向教材体系发展,主要完成教学内容问题分析和解答;另一个过程是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变为实现学生理想、信念和知识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新媒体已经得到众多教育学者的一致认可,可以实现多媒體教学、网络教学和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价值认同。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已经开始向开放化和多元化发展,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必须结合大学生学习状况,给学生选择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向学生实施教育,利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进展。目前,大数据及云计算等都可以给高校教育提供较大的数据,可以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制定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采用加强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视野下,扩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视野下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带来的挑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展,培养综合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户可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4(10).
[2]孙兰英,任怡康.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