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岛寻芳记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29224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抵达嵛山岛时已近正午,迎接我们的是三角梅。
  在南方,三角梅几乎像北方的柳树一样随处可见。记得多年前去大研古城,第一次见到露地栽培的爬藤状三角梅,遮住大半楼檐,泼墨般的怒放之姿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啧啧不已。初入福州,发现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天桥上缠满了粉红色的三角梅,蝴蝶样的花朵蜿蜒就势,使得普通的石桥宛如新娘般光彩夺目。那种突如其来的熟悉又陌生的美感立即撞得我眼睛冒出星星。
  之前一個人在三坊七巷里闲逛,斑驳的木门外,倾圮的断墙边,也时有粉色或红色的三角梅探出身子,寻旧石板上回荡的故人脚步声。但廊院深深处,三角梅的等待终显得落寞与单调。令人想起华兹华斯的诗句,“我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深藏在眼泪达不到的地方”。
  被称为“海上天湖”的嵛山岛,竟然有白色和黄色品种的三角梅,着实让人惊悦。当地朋友见我们痴恋着花花草草,便说带我们去一家民宿逛逛。
  民宿位于鱼鸟村,石厝错落,陈瓦斑驳,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窄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青苔仿佛是时光的拂尘,将所有的老件旧物涂上了暗青色的印记。有一家在菱形石墙下与长条形石阶间的沟渠中养了两只鸭子,石墙根的苔藓与石阶边的芒萁、金花草围成了一条天然的绿色屏障。两块老青色石槽盛着鸭食与清水,简直是一幅写意的油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岁月的痕迹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反有一种迷人的气息,让人有了莫名暖意。
  七扭八拐,左手边绵延出一片青瓦屋顶,屋顶上参差压着些碎旧老砖,老砖上青苔弥漫处竟生着一簇簇“红色浆果”(多肉的一种),它们成了老屋培育出的独出心裁的花朵。正诧异屋主的匠心独运,原来是目的地到了。
  民宿是一幢南北向两层石屋,木窗尽敞,像张开翅膀的海鸟。石窗台上生一层翠绿的不知名蕨类或藓类植物,一串串“情人泪”(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一种多肉,我自己养着一株)从窗台上流淌下来。台阶处几层木搭上摆满了植物。有我熟悉的“紫乐”“法师”,更多的叫不出名字。屋梁上、碎木间、石槽里、残罐内,只要有一点儿空隙,就有各色植物葳蕤着。我们养花太注重形式的完美了,反而失去了生活和生命的真实模样。墙角一只暗黄色陶罐碎掉大半个瓶身,敞开处覆满了苔藓,两块顽石一立一卧,远远望去,像两只青蛙在池塘边嬉戏,一株梅枝般细弱的绿植从瓶口伸出腰肢,和谐极了;旁边躺着的一只棕色小碎罐把破裂的一面压在浮木上,瓶底洞开,涌出层层叠叠的黄金草;一截枯树根,被顺势修整成另类盆景,成了植物们的家园。我被墙缝里蓬勃生长的多肉震撼住了,这样一种恣肆而随性的态势,与我们习惯呵护在精致花盆里的多肉,仿佛并不同宗。看起来漫不经心,不事雕琢,实则颇为有意,煞费心机。如果说艺术的目的是要规避、对抗和摧毁旧调俗套,那么拆解、组合和重构它们,比寻找遥远而陌生的美学更为现实和有效。
  主人热情地邀我们进屋喝茶,他是一个腼腆的福鼎小伙子。福鼎白茶的香气氤氲起来,一草一木、一器一物都在他的讲述中渐渐有了呼吸,如同麦克斯·珀金斯发现和襄助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天才作家一样,这个年轻人挖掘了小村那不为人识的原始之美。百姓家中遗弃的破碎陶罐、海水冲刷上来的奇形怪状的浮木,都被他搜罗回来。嵛山岛湿润的气候和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岛上的多肉植物和蕨类植物生长。他认识小岛上所有植物的名字,能认出岛上不下三十种苔藓。起初,他养的植物都是他在岛上各处亲手挖回来的。捡来的木头和陶罐,稍作加工,再搭配上新鲜的植物后,那些旧木和裂罐便摇身一变,在他手里开出花来,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会在一段时间漂到其他无人的岛上去,挖一些当地的盆栽带回来。“后来,朋友们和一些岛上居民也把自己养的植物搬到这里来寄养。”他说,“我曾在宁德一个岛上,捡了一块板,是台湾那边飘过来的,是一个县长的残匾,六十多年前的东西。它在海上漂泊了多久,流浪了哪些地方,在沙滩上又沉寂了多久,有些东西再也无法想明白。这种感觉让我很惊喜。”大海就像一个时光宝盒,一些横跨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某一天会突然浮出水面,那些被海水轻吻过的木石都携带着神奇的身份密码,等待有缘人一一解码。
  端详手里喝茶的杯子,以及桌边木架上的小石器,朴拙而饶有趣味,一问,果然是他自己打磨的。这些石头,有些是在青海捡的,有些是在云南捡的,更多则来自岛上。“我想建造一个很多很多人的心灵栖息地,可以安放灵魂啊,可以把自己的秘密放在这里面。”他笑着说。
  人口稠密的现代都市,面目模糊,到处是忙碌的人,永无休止的喧嚣。笔直的街道、规矩的行道树、耀眼的阳光、灰尘,心灵一刻也无法停歇。也许,只有在嵛山岛这样的潮起潮落里,游走在地域边缘的流浪情结,才能扎根在他的手作中,打磨石器的枯燥和孤寂也才会有竹林遗风,才能创造出一些诗意而纯净的小故事。
  我愿意称他为植物猎手、流浪的文青、天然的手作者、鱼鸟村的木石摆渡人。
  民宿后院,堆积着很多未经淘洗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残罐和浮木,他说如果喜欢可以挑有眼缘的带走。我选了一块肥皂盒大小的方形小木块,横纵面皆布满一圈圈的年轮,想着用来放花瓶之类的小物件当很合宜。
  等午饭的间隙,在食店周围闲逛。一株铁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是一株结了果的铁树。“铁树开花尚不多见,能见到果实更是偏得啊!”见多识广的诗人叶延滨老师也不禁感慨道。的确啊,我们学校有两盆铁树,养了十多年,一次也没见开花。这棵铁树中间像长出一个“鸟巢”,暗红色核桃大小的果实在花蕊中一层一层长着,乍看很像鸟巢中一颗颗红色的鸟蛋。山西作家蒋殊小心翼翼地挑了一枚带着巢托的果实拍照,欢欣雀跃地发了一个朋友圈:就知道你们不认识。
  哈哈!不认识的草木何其多啊!在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太多人连身边的花鸟都叫不出名字。在赤溪,我们曾在路边见到一树极为奇特的穗状红花,叶子披针状,看起来有点像罗汉松。远远望去,很像我在广州见到的凤凰木。细看,花串如一根根红针稠聚在顶端,十分娇艳。这种娇艳几乎使人想立即变成蜜蜂围着它哼唱。同行的作家中,只有福州的朱以撒老师毫不犹豫地叫出它的名字——红千层。这种花树又称瓶刷子树、红瓶刷、金宝树等,属阳性树种,喜热、喜湿,零度以下就无法生存。在北方,自然是见不到如此美树。   大半个下午,我们都在小天湖流连。野草已然盈尺,黄绿相间。向导说,再过两个月,草坡全部变绿,山、湖、海连成一线,那才叫美。可眼下也很美啊,当下之美不可复制。草坡上,开得最兴致勃勃的是杜鹃。前一天爬太姥山时,山路上、水潭边、寺庙里,杜鹃漫山遍野,除了北方常见的粉、紫两色外,白杜鹃和红杜鹃也并不鲜见。初入嵛山岛时,山崖上亦有成片的红色或白色小杜鹃,瀑布一样泻下来。在南方,花朵永远在闪耀,如果我们不这么认为,那是我们的错。
  小天湖的杜鹃却与他处有别。它们植株低矮,枝叶纤细玲珑,卵形叶片薄而翠绿,富有光泽。花朵小巧,呈喇叭状,颜色艳红,仿佛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深红色精灵。我觉得这种红是夏天开始的最完美预兆。当你在灿烂的阳光下走过时,会觉得它们在扯着嗓子向你喊叫,并把它的深红色喊到了山谷中、湖水中、天空中。据说这种小杜鹃为嵛山岛所特有,怕也并非空穴来风。与南方杜鹃不同,北方的野生杜鹃,开花时裸得不带一丝装饰。我们叫它映山红,顾名思义,只有单薄的粉红色一种。映山红先开花后长叶,开花时节树枝光秃秃的,百姓俗称“光腚花”。名虽不雅,倒也形象。传说映山红和白头翁打赌,比来年春天谁先开放。第二年冰雪融化,大地转暖,白头翁一通梳洗打扮,可等它出来一看,映山红连衣服和裤子都没穿,爬上山坡就开花。白头翁见映山红不长绿叶就开花了,气得脸都变成紫色了。直至今日,白头翁的花朵仍是墨紫色。在北方,初春最常见的白头翁在这里却踪影难觅。
  小天湖草坡上此时是野蒲公英的天下。它的学名叫作刺蓟,跟我们常见的蒲公英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刺蓟成熟时会结出像蒲公英一样的种子,随风散播,故而当地人称之为野蒲公英。刺蓟叶皆有刺,花瓣呈娇艳的紫色,花蕊杏黄,倒披针的球形花朵,一派孤傲的冷艳,带着不想被触碰和打扰的心愿,你伸出去的手会本能地缩回来。在草丛神秘的寂静中,小天湖的刺蓟找到了庇护之所,它们成群结队,蜂拥而出,像一顶顶紫色的小帐篷,罩着凛然的疏离气息,空气中散发一种淡淡的苦香。
  刺蓟花和北欧的渊源非常深远。蓟花是英格兰的国花。在西方,其被称为“受祝福的蓟”,相传是圣母玛利亚将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取下来后,埋在地里长出来的植物。
  在希腊神话里,大地女神对多才多艺的牧羊人克利斯心生爱慕,一心想找机会向这位会吟诗作曲的狩猎高手诉说衷情,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女神饱尝单恋之苦,相思之痛,便将自己化为蓟花来表示“心如针刺”之苦。蓟花也是雷神德鲁所喜爱的植物,他不仅喜欢此花,更保护佩戴此花的人,故而蓟花也叫“避雷草”或“雷草”。
  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写,“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我看刺蓟花,亦有一种哀伤的美。诚如川端康成所言,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快黄昏了,我终于一个人,向海滩走去。远处,几个年轻人跳跃着踏水拍照,一个面膛黝黑的中年汉子,慢悠悠向着木屋走去。
  这一处海滩名为月亮湾。几幢规模不大的小木屋,零星散落在山脚下,并无出众之处。一丝若有若无的芬芳难辨方向,细寻,小溪边顺山势而下,匍匐着一串串不起眼的小白花,问同行的当地人,他漫不经心地回说,野花。野花也该有名字啊,拍了图片,可百度识图并没查到。不甘心,又跑去问一个船夫模样的老者,他瞥了一眼,“盘菜花。”“是盘子的‘盘’,吃菜的‘菜’?”,他边点头边补充道,“也叫野萝卜花。白天没什么味道,傍晚会发出一点香气。”
  “那么,就叫它‘黄昏之花’吧。”我一面这样想着,一面靠近沙滩,那里停着六艘小钢壳船,蓝、黄、红的主色,船舱里被布置成标准的卧室模样,在“船屋”里枕浪而眠,应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吧。
  月亮湾海浪阵阵,几无游人。我们的海岛,沙滩如北方人一样粗粝,布满海蛎子壳和蚬子壳。而这里的浅红色沙滩精致、细腻,仿佛被筛子筛过,一丝杂质也没有,绵白糖一般又细又软,当地人称“白糖沙”。于视觉贴切中饱含一种甜蜜的味觉满足,还真是体现了朴素的民间智慧。视线延伸处,一个穿粉色纱裙的姑娘埋头在沙滩上,半天不动。在海浪的陪伴声中,我沿着沙滩慢慢南行。穿纱裙的姑娘不知何时走掉了,她流连过的沙滩上留下了两个略显稚嫩的大字,那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浪花会把这个名字带走,可那些悲伤的、快乐的,希望遗忘或铭记的记忆,却有那么多那么多,海水也能带走吗?
  月亮湾的黑色礁石圆润光滑,不像我们海岛的礁石锋芒逼人,棱角毕现。这大约吻合了北方人喜欢独断、南方人偏向中庸的特质吧?随手拾起一块小石头,竟是天然心形,一时心旌摇荡,低头搜寻起来。
  在返回宿地的车上,韩静霆老师看我不停炫耀手里的石头和木块,打趣说,“你这是成就了一段木石前盟啊!”哈!也许是真的呢。机场登机时,排在我前边的男子拎着两只看起来很重的蛇皮袋,见我盯着他的袋子看,不好意思起来,说买了两个大石头摆件,准备拿回家做装饰。我笑起来,指了指我的行李箱,“我也带了两块石头,不过,不是买的,是捡的。”
  现在,我凝神看着博古架上从月亮湾带回来的两块石头。
  稍大的一块是白灰底色,分布着不均匀的暗红色花纹,如两只争抢蟠桃的猴子,又如两条嬉戏的游鱼,它的底座就是那块在嵛山岛民宿中捡来的小木板。另一块是棒槌形,也是灰白底色,有暗红色的贯穿条纹,石身被海水冲刷得凹凸不平。岁月,就在它们身上交替更迭着。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小时候,每个生产队都种有成块成块的高粱,只可惜它不是主粮。   但正是高粱的稀少,方显出它抽穗时节美丽的青春期。这时的高粱,高出其他庄稼半截,被一片片碧绿簇拥和包围着,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长长的叶片相互缠绕,微风吹过,沙沙作响,如琴似弦。青色果穗一个劲地往上蹿长,像是挂满了一串串微红的花椒,相互依偎、含娇带羞。高粱地比较隐蔽,野草鲜嫩,葳蕤成片。我和小伙伴经常出没于高粱地割草、玩耍,有时还会发现
我家住在“伊顺招”荒原中部一个小山村。  所谓“伊顺招”,其实是松嫩冲积平原西部一块不规则的荒原,即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土地。听祖父说,他们是上个世纪初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当时,屯内仅有五户人家相依为命,所以取名叫“五大户”屯。全屯住户,虽已由五户发展到了十三户,但富裕的也还不很多,一般庄户人家仅有一部弯勾犁,外加一匹马或两头牛等,最富裕的人家养马也不超十匹,而且还清一色是本地的小疙瘩马。全屯除在屯
引子  我是父皇和母后的三太子,诗人,庐陵王,流放者,唐中宗。  皇室是大地山川万物最激烈的表情。既然不是小国寡民的时代,那就不是一潭死水式的波澜不惊。一个朝代必有它的壮阔,起起伏伏的曲线美。  龙椅下面,就像大海一样,就像崇山峻岭一样,是深渊也是星宿之巅。万生包括禽兽的交配,都需要季节的检选和全力的角逐,何况是大唐的继承者?  父亲决定不了,权臣决定不了,皇子们自己也决定不了。帝国就像被诅咒的龙
据老辈子人讲,奇丐出现在周家口西坊子街、牲口市、老街一带乞讨,是在光绪年间。有那么一天,老门老户的街坊们,不经意间偶然看到一个年约五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瘦高个,左腿跛,破败相十足的人沿街乞讨,此人就是奇丐。  周家口巴掌大的地方,人们沾亲带故老邻居外加牛盘肠亲戚,在有限的几条街上磕头撞脑,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搭眼一看就知道此人不是本地人,但也揣测不出他究竟是何方人氏,因为他从不与人喷空,偶尔说
七月,我们相约走进喀纳斯,去感受她的绿色、她的青春与活力。  旅游大巴沿着喀纳斯河往山里开,满眼是青翠挺拔的杉树或白桦林,无树的山坡上则长满了翠绿的青草——这哪是塞外疆北,分明比江南还要江南。湍急的喀纳斯河在绿色的山涧里泛着白色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响。河水拐弯的地方,则会出现相对平静和缓的湖或者潭,根据地质特点或周围植被情况,形成白湖、黑湖或者其他什么的彩色湖。山坡上点缀着紫色的翠翠花,白色的野萝
虎子是我养过的一条狗。   屈指算来,虎子离开我已经十几年了。这几天看电视剧,讲的是一个缉毒警和缉毒犬的故事,忽然就想起了虎子。虎子曾随我生活了三年,陪我玩耍,陪我散步。最后送它给朋友时,是因为搬到一个新的住处,而新住处确实不宜养狗。我有时想想,真是对不起虎子,对不起我养过的狗。于是心生愧疚,就想写一篇关于狗的文章,写给狗,也写给我自己,算作关于狗的记忆。   在十二生肖里,牛、马、鸡、狗和
文学是人类情感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还会传承历史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著名作家梁晓声历经数年打造的新作《人世间》,是一部1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从上世纪70年代初写起,时间跨度近50年,全方位描述了中国社会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周氏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了中
生生死死,如这村子一样,秉承着自然。老死病死的人抬到后山上,埋葬了,长草了。人的生命亦如坟上长出的草一样,一枯一荣,有枯有荣。有人死了,有人生了,村子才有了自己的生命,才会长成一个古老的村子。死了的人,若是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值得人们惦记的事,过些年,人们也就淡淡地忘了。出生的人,若是没闯荡世界的勇气,也将在这村子里慢慢地老去,死去,重复着前人走过的路。当然,他们中那些与众不同的往事,偶尔也会被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紧张而又忙碌起来。  女儿每天放学后都有家庭作业,爱人时常晚上有课,陪孩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孩子小,注意力容易涣散,有一点儿响动,屁股就坐不住。一开始,我安排她在客厅里做作业,而我则在卧室看电视,看得正高兴时,突然听到“咯咯”的笑声,原来不知何时,小家伙竟站在门旁,看得比我还起劲呢。我费了好大劲,才把她哄回客厅,过不了多会儿,她又溜了过来,我气得”啪”一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晴  晚上九点,夜市热闹起来,叫卖声和“噼噼啪啪”的炒菜声响成一片,奏出一支“交响曲”。这里,烧烤、甜品、海鲜、凉菜应有尽有,香味扑鼻而来。  有一家烤玉米店叫“依林爱玉米”,店老板双手握住两个玉米,熟练地在黑乎乎的烧烤架上转动。他专注地盯着玉米,仿佛他的世界只有玉米。老板娘在一旁撒辣椒粉、淋酱油。我吸了一口氣,真香啊!大伙禁不住那香气的诱惑,纷纷围过来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