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解痛经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于行经前后发生下腹疼痛。甚至痛引腰骶。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本病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以青年妇女较多见,其主要特点是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作,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常可缓解。
  中医认为,本病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邪滞凝、气滞血瘀所致。当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活血散寒、理气化瘀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当归益母草蛋
  
  当归10克,益母草30克,鸡蛋3个。将当归、益母草、鸡蛋同加清水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连续5~7天。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经,经色紫黯有块。血排出后疼痛减轻者。
  
  血藤炖河蟹
  
  鸡血藤30克,河蟹250克。将二者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置瓦罐中,文火炖沸后。调入米酒适量,炖至河蟹熟后,趁热饮服,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经前或经行小腹胀痛,按压痛甚或伴随胸胁乳胀者。
  
  元胡益母草枣蛋
  
  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枣10枚,鸡蛋3个。将元胡、益母草、大枣、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可活血理气、化瘀止痛。适用于经行量少,血瘀作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姜枣红糖汤
  
  干姜5克,大枣10枚,红糖30克。将三者加水同煎饮服。每日2次,温热饮服,连续5~7天。可暖宫散寒,适用于寒凝痛经。
  
  桂枝大枣汤
  
  桂枝10克。大枣10枚,山楂15克,红糖30克。将桂枝、大枣、山楂水煎取汁,纳入红糖煮沸后趁热饮服,每日2次。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得热痛减,经行量少等。
  
  姜枣花椒汤
  
  生姜30克,大枣10枚,花椒20克,红糖适量。将姜、枣、花椒水煎取汁,纳入红糖烊化饮服,每日2次。可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气滞,经行不畅,色黯有块,畏寒肢冷之痛经。
  
  富贵羊肉
  
  羊肉500克,小茴、肉桂、白芍、当归、桂枝、制附片各10克,鲜山药15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鲜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同入砂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诸药(布包)。生姜、胡椒、花椒等,文火炖至羊肉烂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猪脂适量调服,每日1剂。可温阳散寒,通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胞宫之痛经、少腹拒按、得热痛减者。
  
  桃仁桂鱼
  
  鲢鱼1条,桃仁10克。肉桂5克,干姜8克,胡椒10粒,香菜、调料各适量。将鱼去鳞杂,置热油锅中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下诸药及清汤,煮沸后,文火续煮20分钟,食盐、味精调味。最后撒上少许香菜服食。每日1剂。可散寒除湿、温阳活血,适用于寒湿凝滞、气滞血瘀之痛经。
  
  归芪参膏
  
  当归30克。黄芪100克。党参50克,枣泥20克。红糖适量。将归、芪、参水煎2次,二液合并,加入枣泥。文火浓缩后,加红糖收膏,候温装瓶,每次取30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饮。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之经行隐痛。小腹空坠。月经量少,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等。
  
  黄芪乌骨鸡
  
  黄芪30克,乌骨鸡1只。调料适量。将乌骨鸡去毛杂,洗净,切块,与黄芪同放在锅中。加水适量炖熟,味精、食盐调服,每周1~2剂。可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之经前、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气短乏力、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枸杞山药云豆鸡
  
  枸杞10克,鲜山药150克。云豆50克,雌仔鸡1只,调料适量。将云豆泡软,山药去皮。洗净,切块;仔鸡去毛杂、洗净、飞水,切块。同放入盆中,加入枸杞、葱、姜、椒、盐、料酒及清汤适量,封口。上笼蒸熟服食,每周1~2剂。可养肝益精,健脾养血,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经来腹痛、腰膝胀坠、酸软无力、经来量少、色淡,或伴潮热、耳鸣等。
其他文献
人参总属甘温补气之品,但以不同种类和加工方法补益之功强弱不一。平时体质较差或病后体虚,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怕冷、手足欠温、经常感冒、鼻塞流涕、心慌、纳少、便溏、下肢水肿。苔薄白、舌淡、脉细弱等气血虚弱者,均可服之。但对高血压、肺结核等患者,症见头痛、面赤、痰中带血或咯血、盗汗、口干或苦、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阴虚火旺者不宜服之。  服用人参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煎汤:生晒参和红参宜用此法。先
期刊
上海开埠后,浙北地区生丝及其产品销售市场格局发展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明、前清时期的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发展到主要行销国外市场的新格局。同时,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