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型做大文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笔者从思维训练的题型设计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溯源题名,学以致用
  
  示例:
  某校实验楼落成后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为“躬行楼”,试问取名的文化内涵?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取名“躬行楼”,旨在强调要高度重视实验操作训练,大胆实践才能有更多的真知灼见。
  简评: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命题人可谓煞费苦心。我们亦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尝试为学校文学社、阅览室,为社区广播室、健身房,为集镇的道路、市场取名,通过一定次数的练习,学生的创新激情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词句锤炼,妙笔生花
  
  示例: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贾岛琢磨再三为何觉得“敲”字精妙?“春风又(吹、过、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经推敲,王安石为何最后还是用“绿”呢?
  “敲”显示居处幽静,来客有礼。“绿”涵盖“吹、到”之意,更重要的是用了拟人化的笔法,使读者感触到春风到处,江南一派生机葱郁,这种景象同诗人的心境构成巨大的反差,让人无不生发悲悯之情。
  简评:
  自古道:“为着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斟词酌句虽费尽心思,但个中快感亦非常人所能体会。创造就是这么神奇,过程艰辛,结果让人心花怒放。作为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必须把对词句的润饰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切入口。
  
  三、转换角色,生成灵感
  
  示例:
  刘霆,浙江林学院学生,为照顾患尿毒症的母亲,毅然“背起妈妈”上大学,其孝心感动师生,感动社会。假设邀请刘霆做一个事迹报告会,需要布置会场,你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拟一条体现刘霆精神的宣传语。
  简评:
  通过角色的假想换位,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兴趣倍增。
  
  四、想象推断,凸显灵性
  
  示例:
  仿造下面句子,续写结构相似、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适应是什么?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_______,是_______。(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电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
  简评:
  看似写上简单的两句话,但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感悟。通过仿句、扩句、假想的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挖掘。
  
  五、挑战权威,推陈出新
  
  示例:
  1.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寓言旨在歌颂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人定胜天。可是用现代人遵循的自然法则,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则故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愚公?
  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嘉。可是不能为了一己之目的,仅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而置自然规律于不顾,子子孙孙挖山不止。大自然给予人类社会的种种教训足以提醒人们:愚公做事还是幼稚的,认识上的肤浅最终会尝到苦果。
  简评:
  我们崇拜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墨守成规或抱残守缺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对已知的事物要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辨别,只有学会去伪存真,勇于求新求异,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六、擂台较劲,出奇制胜
  
  示例:
  端午节学校放假一天,同学们约你去参加划龙舟比赛。妈妈说:“还有20天就中考了,端午节年年过,但中考只有一次,哪儿都别去了,在家做习题吧。”非常想参加比赛的你怎样回答妈妈?
  简评:
  上述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机智答辩能力。答辩要求学生在占据雄辩的事实和道理,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的基础上,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厚积薄发才能胜出。显然,擂台较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具有多样化的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己任,努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这一目标,我们要不断探索更多、更新、更完善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式,毕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需要量的积累。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文具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今天,我们准备了一组文具的特写,它们有的角度奇特,有的放大细节,有的关注纹理……你能不能辨认出它们分别是哪些文具?聪明的小读者,请在对应的横线处写上你的答案吧!
前方的森林绵延不绝,顺着丘陵的曲线高低起伏,像是一片绿荫组成的海洋。顺着这片绿色海洋望去,远处一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像一柄锋利的宝剑直插天空。在夕阳的照耀下,山峰偶尔会反射金光,仿佛剑身上镶嵌了宝石。山脚下有一个宁静的村子,一位少年正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出神地仰望着白云环绕的山顶。  “喂,小虎,你在看什么呢?”一位健壮的汉子打断了少年的思绪。  “王二叔,这山顶上真的住着仙人吗?”少年好奇地问
我第一次把音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用乐器配合授课的,内容是抒情性很浓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具是一把吉他,两首改了歌名的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阿妈妮》和《祝你一路顺风,子弟兵》。这篇文章除了记叙段落外,前后及中间穿插了很多抒情段落。整节课,我都安排在唱读中进行,以抒情段落为主,由一个学生朗读到两个学生朗读,到小组朗读,到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朗读到情深处,吉他声响起,首先是老师的歌声
酿蜜需得采百花,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既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又能增强他们的语文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启动学生并保持其自觉阅读的行为。但在农村中学中,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买书少,没有形成一种家庭读书氛围;还有许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其中,高三英语复习课在高三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切实做到“减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语言点、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陈旧模式上,加上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卷中信息量最大、考查能力最多、比分最重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所给文章的整体理解,也考查其对某一片断的理解。从2006年全国中考阅读理解题分析,所考查的题型、体裁及题材主要有:  A.No.Just this case   B.I’d like a ticket to Mexico city    C.I have a reservation(预定)oil Flight 27  t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体验式学习强调了身体性的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为体验提供活动、操作、实践的前提,它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这是个文字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长久地泡在里面,大脑就会变成看似筋斗实则无营养的泡面。不太好意思地说,满天乱飞遍地混爬的中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大多是上述垃圾文字。我看那种陈词滥调的东西,那种围绕一个不知所云的主题进行不知所云的扩展而产生的不知所云的文章,未免像看到了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颜色倒是绚烂缤纷,内容嘛,嘿嘿……”这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写的《作文论》片断,在我找了很多的高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看见我的一双运动鞋坏了,便拉着我去买鞋。  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5码的运动鞋。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的。”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皮靴,妈妈一试,大小刚好。咦,妈妈的鞋码怎么比我的鞋码还小?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鞋上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码比我的还小?我的鞋码是35,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营业员一听,都笑了起来。  营业员笑着和我说:“小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起始年级的七年级,育人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既不像小学生,也不像中学生,叛逆性格初露端倪,俨然一副不服管的“小大人”形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处想独立,但又方方面面表现为不成熟。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开始不听父母的管教,与父母逐渐产生代沟;在学校里,生活上马马虎虎,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很多人又一时难以适应多学科、快节奏的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