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模型对印尼Medan雨水泵站流道水力特性的分析

来源 :能源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oq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泵站运行效率,防止水泵汽蚀、振动及噪音超标,应用1∶10几何比尺建立物理模型,研究了雨水泵站的连接明渠、进水前池和进水流道的水流流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水位运行过程中流道未出现不利流态,但在正常水位和低水位运行过程中流道会出现不利流态。针对在正常水位和低水位运行过程中流道会出现不利流态的情况,通过对连接明渠及进水前池采取整流措施,消除了流道中的不利流态,流道水头损失也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其他文献
采用轧制终止取样法对镍-不锈钢热轧复合板轧制过程中的界面成分、界面组织以及界面处的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轧制过程中界面的结合机制并根据热力学原理解释了高温下选择性内氧化的机理.将复合板坯加热至1200℃,保温120 min后进行轧制,分别在轧制3、5、7道次后中断轧制快速水冷,随后进行取样观察.结果 表明,轧制3道次时终轧温度为1000℃左右,金属之间有近距离结合,微观组织有轻微的畸变,界面两侧的板材均为等轴晶粒,元素的扩散不甚明显;轧制至5道次时终轧温度为940℃左右,316H的晶粒被拉长而发生晶格畸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当前建筑行业研究的前沿领域,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拓展并将其应用于传统民居建筑的活态化保护利用.研究阐述工业化制造与基于构件的传统建造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及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典型民居建筑更新为例,针对更新中设计和建造的核心问题,探究工业化技术和传统营建技术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建造工序信息模型的研发运用完成具体的建造工艺和工序,并初步建构一种结合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的传统民居活态化保护利用工程思路,也可为设计营建一体化提供相应的工具插件.
以微穿孔板(MPP)、聚氨酯泡沫(PU)、丁腈橡胶(NBR)和空腔(AG)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分别制备出MPP-AG共振结构、MPP-PUFM层状结构、MPP-AG-NBR-PUFM多层结构材料和NBR-PUFM-MPP-AG多层结构材料,研究了MMP穿孔率、PUFM厚度、泡沫层孔径、泡沫厚度和结构交替顺序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频率较低的条件下MPP穿孔率越低或在较高频率条件下MPP穿孔率越高,层状结构材料的吸声系数越高;随着PUFM厚度的增大层状结构材料的共振峰值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分系统介质压力也由低压到了中、高压,提高了调试和操作过程中的要求。列举了大型火力机组在调试中出现的高速混床泄露、定子冷却水pH值偏低、水样汽化直接从人工取样盘喷出、净水站澄清池出水浑浊、收塔浆液pH值降至强酸性等化学事故和异常。发现其发生原因主要有水帽质量、水帽安装质量等不合格;设计树脂比例、选型不合理;水汽样品在循环泵中冷却不及时;净水站加药量不合理、进水负荷调整过大;吸收塔错误的供浆方式等。处理措施为检查水帽绕丝以及水帽安装缝隙;合理选择树脂;及时调整各取样部位的取样门、减压阀;控
以中牟县小朱村提升设计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沿黄地区村庄提升改造设计思路,全方位介绍设计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尝试以此拓展传统意义上乡村改造的工作内容,优化乡村提升设计的工作方法.
以茂名水东湾新城歌美海项目实践为例,从梳理与平衡开发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政府对于城市形象的要求及市民对滨海公共空间的诉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项目具体空间布局策略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此类项目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通过应力控制的疲劳实验探究第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13在中温(760℃)高应力幅下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表征了疲劳样品的断口形貌和纵截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高应力幅条件下,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表面开裂的块状碳化物和次表面开裂的骨架状碳化物。在疲劳过程中,氧化和循环加载的共同作用使样品表面的碳化物都发生了开裂。在样品的次表面,只有位于表面微裂纹扩展路径上的碳化物发生开裂,其原因也与氧化和循环加载有关。样品表面产生的微裂纹,是次表面碳化物发生氧化所需氧气的运输通道。在疲劳的早期阶
为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南京装配式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与监管工作效率,以政产学研模式联合研发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通过全产业链信息互通、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全过程轨迹跟踪、全方位质量监管等功能解决当前装配式建筑的政府监管难题,同时满足政府部门与行业各方的各种需求。
对厚度为3.5 mm的7046铝合金挤压板材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人工时效,研究了焊后时效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时效前的硬度分布大致呈“W”形,抗拉强度为406.5 MPa,焊接系数为0.8,拉伸时在后退侧热影响区与热机影响区的过渡位置出现断裂,此处的硬度值最低,断裂面上有大量的韧窝;进行120℃×24 h时效后,接头的热影响区、热机影响区和焊核区的硬度都显著提高,母材区的硬度变化不大,硬度分布大致呈“一”形,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到490 MPa,焊接系数达到0.96,拉
SDC2018是一项围绕新型太阳能科技建筑技术和建造进行的国际性赛事.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既能应用超高速建造方法和技术完成该次比赛,又能最终落地完成高耐久性的房屋作品,成为此次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最大的挑战.建筑耐久性控制方法需将时间要素和人的需求相结合,以实现装配式住宅的长寿命目标.通过对东南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合设计建造的C-House的长寿命建筑设计方法和耐久性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包含对各构件系统如外围护构件系统、结构构件系统、景观构件系统及室内装修构件系统的技术耐久性和功能耐久性的研究分析,最终为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