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30年的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式多样、遍地开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当前新的国内外投资环境,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利用外资回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79-02
  
  一、中国利用外资30年的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3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在3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1.利用外资概述
  外资是指来自国外的资金或资本。利用外资是指利用来源于国外的资金或资本进行经济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利用外资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间接利用外资和直接利用外资。
  2.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1979—1991年。这一时期,不论是间接利用外资还是直接利用外资都处在发展初期。自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后,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很多法律和法规,利用外资有了很大进展,外资企业从无到有,特别是间接利用外资比较突出。1979—1991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单位:亿美元):799.10,对外借款:527.4,外商直接投资:233.5,外商其他投资:38.2。
  第二个发展时期:1992—1999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对外开放出现崭新的局面,全国上下掀起了吸收外商投资的热潮,利用外资工作向纵深发展。1992—1999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单位:亿美元):3 799.4,对外贷款:846.00,外商直接投资:2 825.80,外商其他投资:127.70。
  第三个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逐步多样化,并且利用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0-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单位:亿美元):826.58,外商直接投资:7 666.65,外商其他投资:515.09。
  3.中国利用外资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不断扩大。从开放初期每年利用外资20多亿美元发展到现在每年800多亿美元,增长了几十倍,并且外资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2)形式多样化。开放初期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是对外借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也由过去的对外借款为主转变为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目前,利用外资的形式多样化,对外借款、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发行国际债券、中国企业在境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境外投资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
  (3)项目质量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调整,外商投资项目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一方面,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过去外商每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大体为20万美元,而现在每个项目平均投资为200万~300万美元,并且世界500强中有480多家已在中国有投资。另一方面,外商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日益增多,效益越来越高。
  (4)结构日趋合理。一方面,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过去外商投资项目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宾馆、游乐设施有一定的比例,而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保险业、农业等外商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过去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80%以上的外资都集中在该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很少,目前,虽然外商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有了大幅度增长。
  (5)外资来源多元化。改革开放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利用外资的市场主要是亚洲,其中日元、港币等资金占有相当的比重,而来自西方市场的资金数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来自西方国家的投资越来越多,其中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资金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以来,第三世界有不少国家发展对中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多。从总的情况看,来自亚洲的投资仍处于主导地区,但投资来源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6)境外投资发展转快。境外投资也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中国境外投资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实现与国内经济互补。现在中国有不少企业积极发展境外投资,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937.46亿美元,涉及能源开发、贸易、加工业等领域。
  (7)作用越来越大。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一些行业、产业领域外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GDP增长中,外资的贡献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分析,1984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平均超过10%。中国外贸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50%。外资的进入解决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培养了人才,增加了就业,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二、当前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以市场换技术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中国利用外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2.内外资政策仍有差别。在开放初期,由于中国投资环境较差,技术装备水平低,资金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引进外资,给予外资一些优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优惠就没有必要了,而目前在利用外资过程,对外资超国民待遇问题已成国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3.外商投资结构欠合理。改革开放后,国家多次调整政策,引导鼓励外资投向国家急需的产业项目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
  4.假外资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后一定时期内有少数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对外投资。十六大后,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然而,部分内资企业将资金带出后没有发展对外投资,而是在国外转一圈儿后再对国内投资,即国内资本外流后再回流,这就是假外资。
  5.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一味追求利用外资的规模,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甚至不计成本,不顾后果。
  6.利用外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有了衰退的迹象,而美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专家预测世界经济将出现萧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必然会受到影响。
  7.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不协调。改革开放后一定时期内,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引进来”,十六大党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引进来”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走出去”的规模。
  8.投资环境不尽合理。从投资的硬环境看,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外商投资的需要,有些基础设施还没有,有些公共设施不配套等。
  
  三、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建议
  
  针对当前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新时期中国利用外资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对外资不能盲目引进,不加选择,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资的技术先进程度有选择地引进。
  2.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一致,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对国民经济发展是有重要的意义。
  3.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并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4.顺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寻求利用外资新突破。积极利用外资是中国不变的政策。然而,在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不景气,以及来自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5.大力发展对外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及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对外投资的环境与条件越来越好。
  6.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监督机构。国家应尽快制定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法规,规范外商投资,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准入、技术标准、金融监管等做出制度安排。
  7.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一方面,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的硬环境,尤其在交通运输、供电供水、邮电通讯、公共设施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重点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健全并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季铸.2007—2008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N].中国贸易报,2008-03-04(10-11).
  [3]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8.
  [4]刘晓静.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历程与当前投资环境[J].财经界,2007,(7).
  [5]苏荣,郑必坚.中央党校著名专家学者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讲座[R].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6]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崛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吴高君]
其他文献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在竞争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自然垄断企业特殊的行业性质,改革难度较大,在自然垄断领域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自然垄断行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较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1文
期刊
摘要: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利用AHP法对交易成本进行分析,考察度量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对交易成本的权重,进而考察企业和市场相对于交易成本的权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交易成本;谈判成本;信息成本;度量成本;AHP法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25-02    科斯首先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
期刊
摘要:从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与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出发,指出应加快构建农业中介组织体系,以适应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中介组织包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中介组织体系是指在市场中依其实力占有资源,获取市场份额的各类农业中介组织所形成的一个纵横交错、层次分明、服务齐全的产业经济实体集合。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业中介组织;农业市场化;体
期刊
摘要: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志丹县农户安全饮水和卫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由调研地区农户自己通过座谈、讨论、问卷等具体访谈方法,发现农村饮用水和卫生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参与式;安全饮水;卫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47-02    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期刊
摘要:通过使用分析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效率的DEA方法,综合投资者关心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多项数据指标,评价了11支开放式基金2007年10月16日到2007年11月16日一个月内的运行效率。给出了各基金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找到了具有最优技术效率的基金,并且分析了没有达到最优技术效率的基金的数据指标上的原因。从而提供给广大的基金投资者作为投资参考的数据。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摘要:拉托维亚实行统一金融监管模式,其统一监管机构是拉托维亚金融与资本市场委员会,该委员会是按照功能监管模式被组建。委员会所辖部门主要集中监管和许可等事关全局的金融监管的关键领域,至于金融中介、机构和被监管的商业活动的具体类型则在所不问。拉脱维亚金融与资本市场委员会也为其他国家建构金融服务统一监管框架提供借鉴。  关键词:拉脱维亚;统一监管;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F830.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资本监管是银行监管的核心,银行必须持有超过一定的资本比例,以减少单个银行破产的概率,提高银行业整体稳定和金融安全。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审批金融机构和业务、进行稽核检查监督、要求金融机构按规定报送报表、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的监管权利。但从法律界定的职责和监管实践来看,这一时期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准入和合规检查。  关键词:银行;资本;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
摘要:N县在经济发展条件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努力已获得了理想成果:经济上,到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0多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多亿元,跻身全国“双百强”行列。与此同时,1 488个乡镇级以下基层党支部中,按N县属宁波市的等级分类标准,一、二类支部占89.7%以上,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88个,省级1个;县级优秀党员127个,省级2个。因此,在实践中寻找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结合点,“围绕经济抓党建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经济的发展,“大而全”的企业体系正在崩溃,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供—销”供应链上的参与不同业务的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增加销售量,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加快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的创新发展,构建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
期刊
摘要:MBO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创新,充分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功能,降低了企业运营的代理成本,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企业并购新思路,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宏观环境下,存在对MBO的种种制约,因此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MBO;代理成本;收购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73-02    Management Bu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