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编辑学从社会学角度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具有创意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功能而为人类所广泛接受和利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健康心理下的积极思维活动,它支配着编辑工作者的行为方式;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讲,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美的劳动。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把知识物化成多种形式的出版物,并最终体现为知识积累、信息传播和科研导向,在这一过程中, 始终体现了编辑工作者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劳动,而且这种创造性活动是与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起支配作用。
一、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实质
1.标新立弃
编辑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观念创新,这种新观念是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中对旧观念或常规观念或常规观念的否定而形成的。另一方面表现为选题创新,这是最能表现出编辑创新能力的环节,这种选题不是由作者提出的,而是由编辑提出的,表现了编辑的主观创造性。敢于创新的编辑,着于从总体上把握和预测处在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的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和文化观照的结合中演绎出新的选题思路,对选题资源进行多元、深层的开发,使选题具有独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起到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的作用。
2.超前预测
这是编辑通过对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并充分了解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信息、读者的心理需求,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对书刊出版未来效应的预期。“超前”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机制和内在动力,是激励编辑人员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追求超时代的诱导力,争取读者的强力激素,它是编辑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辑工作也是这样,编辑面临的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对现有书刊稿件和拟议中的选题进行选择,并在选择中反复论证才能达到优化。而这种选择、优化的根据还在于对书刊出版后的效应进行预测、评估,在于编辑思维的超前。而这种思维超前不是平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客观实际,来源于编辑靠长期的调查研究,不断学习积累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把握。
二、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综合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编辑创造性思维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替与并存,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交叉和整合,是建立在多种思维基础上的整体效应,是集中概括了多种思维精华后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成果,因而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人称编辑为“杂家”,这不仅意味着编辑工作本身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表明编辑的思维要有多方位和全方位的训练。进以选题策划为例,它所涉及的还要考虑选题的经济利益;不仅要对选题进行纵向的分析,同时还要进行横向的比较,不仅要考虑选题的新颖性、独创性,还要考虑选题的实用性等等。对于任何一个编辑来说,这种多因素、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思维特征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2.判断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判断是编辑思维中最重要的的因素之一,也是编辑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编辑工作经常要涉及到对许多并列因素的选择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说,编辑工作就是不断地在正确与谬误之间进行选择、鉴别的工作。因而编辑的思维活动总是经常处于分析、判断、鉴别状态之中。从策划选题到组织作者,从审读稿件到加工修改,从装帧设计到校对清样,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这种判断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3.灵活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思维的灵活性,是对思维广度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评价。它要求编辑善于组织和调遗多方面的知识,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出新的措施和方法。它还要求编辑能快速摆脱那些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擅长建立新的联系,将自己以往所熟悉的知识、经验、概念和法则纳入事物之间新形成的联系之中。这种灵活性思维,在平常编辑工作种几乎随处可见。
三、提高编辑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具备的素质
1.出版规范精通
编辑的专业性强,稿件中专业术语、物理化学符号、反应式、方程式、工程图、机械图、地质图、数据表等等特别多,在正式发表时编排格式、有关量、单位、标点、符号、上下角标、正斜体及特殊标记、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符合国家新闻出版标准和国际规范是精品出版物的重要条件。合格、称职的新闻编辑,在这方面必须是内行。编辑的学识不一定超越作者,但编辑的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水平应当长于作者。
2.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编辑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文字编辑、文字格式转换、图形处理、网上文件传输等一系列技能,通过电子邮件或QQ与作者商讨稿件中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检索。在编辑实践中熟练地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编辑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改进编辑工作方式,提高编辑质量,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3.专业知识深厚
编辑除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了解最新的学科动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职业性和学术修养,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来编辑加工所涉及的学术问题现状,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准确判断书刊的价值,进而决定其取舍。不仅如此,还应该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如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拓展知识面,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广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外语水平,是当前国内编辑的必备条件。编辑自身的水平决定着编辑加工和思维创造性的质量;编辑加工的质量决定书刊的质量。编辑加工稿件是编辑多方面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编辑其素质和功底需要在编辑实践中逐渐培养和积累,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编辑要提高自学能力,有选择地抓学习重点。如在编辑稿件时,可就稿件内容及相关的知识求教于作者,或在网上检索,下载后认真学习,以期对所编辑的稿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书刊的内在质量;要加强与相关专家的联系,了解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以鉴别作者来稿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和学术价值,以保证出版物应有的学术价值;要积极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是我们学习有关新知识的课堂,有时也是我们编辑工作者与作者、读者联系沟通的场所,借参加学术活动之机,开阔眼界,了解动向,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学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坏国:《学报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赵晓洁:《试论编辑创造性思维》,《大同高专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任元军:《简论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煤炭高等教育》,1996年第2期.
[4]网东庆:《开发编辑的创造性》,《公安教育》,2008年第3期.
一、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实质
1.标新立弃
编辑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观念创新,这种新观念是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中对旧观念或常规观念或常规观念的否定而形成的。另一方面表现为选题创新,这是最能表现出编辑创新能力的环节,这种选题不是由作者提出的,而是由编辑提出的,表现了编辑的主观创造性。敢于创新的编辑,着于从总体上把握和预测处在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的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和文化观照的结合中演绎出新的选题思路,对选题资源进行多元、深层的开发,使选题具有独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起到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的作用。
2.超前预测
这是编辑通过对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并充分了解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信息、读者的心理需求,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对书刊出版未来效应的预期。“超前”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机制和内在动力,是激励编辑人员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追求超时代的诱导力,争取读者的强力激素,它是编辑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辑工作也是这样,编辑面临的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对现有书刊稿件和拟议中的选题进行选择,并在选择中反复论证才能达到优化。而这种选择、优化的根据还在于对书刊出版后的效应进行预测、评估,在于编辑思维的超前。而这种思维超前不是平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客观实际,来源于编辑靠长期的调查研究,不断学习积累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把握。
二、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综合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编辑创造性思维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替与并存,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交叉和整合,是建立在多种思维基础上的整体效应,是集中概括了多种思维精华后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成果,因而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人称编辑为“杂家”,这不仅意味着编辑工作本身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表明编辑的思维要有多方位和全方位的训练。进以选题策划为例,它所涉及的还要考虑选题的经济利益;不仅要对选题进行纵向的分析,同时还要进行横向的比较,不仅要考虑选题的新颖性、独创性,还要考虑选题的实用性等等。对于任何一个编辑来说,这种多因素、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思维特征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2.判断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判断是编辑思维中最重要的的因素之一,也是编辑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编辑工作经常要涉及到对许多并列因素的选择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说,编辑工作就是不断地在正确与谬误之间进行选择、鉴别的工作。因而编辑的思维活动总是经常处于分析、判断、鉴别状态之中。从策划选题到组织作者,从审读稿件到加工修改,从装帧设计到校对清样,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这种判断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3.灵活性
这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思维的灵活性,是对思维广度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评价。它要求编辑善于组织和调遗多方面的知识,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出新的措施和方法。它还要求编辑能快速摆脱那些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擅长建立新的联系,将自己以往所熟悉的知识、经验、概念和法则纳入事物之间新形成的联系之中。这种灵活性思维,在平常编辑工作种几乎随处可见。
三、提高编辑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具备的素质
1.出版规范精通
编辑的专业性强,稿件中专业术语、物理化学符号、反应式、方程式、工程图、机械图、地质图、数据表等等特别多,在正式发表时编排格式、有关量、单位、标点、符号、上下角标、正斜体及特殊标记、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符合国家新闻出版标准和国际规范是精品出版物的重要条件。合格、称职的新闻编辑,在这方面必须是内行。编辑的学识不一定超越作者,但编辑的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水平应当长于作者。
2.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编辑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文字编辑、文字格式转换、图形处理、网上文件传输等一系列技能,通过电子邮件或QQ与作者商讨稿件中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检索。在编辑实践中熟练地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编辑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改进编辑工作方式,提高编辑质量,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3.专业知识深厚
编辑除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了解最新的学科动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职业性和学术修养,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来编辑加工所涉及的学术问题现状,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准确判断书刊的价值,进而决定其取舍。不仅如此,还应该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如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拓展知识面,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广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外语水平,是当前国内编辑的必备条件。编辑自身的水平决定着编辑加工和思维创造性的质量;编辑加工的质量决定书刊的质量。编辑加工稿件是编辑多方面素质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编辑其素质和功底需要在编辑实践中逐渐培养和积累,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编辑要提高自学能力,有选择地抓学习重点。如在编辑稿件时,可就稿件内容及相关的知识求教于作者,或在网上检索,下载后认真学习,以期对所编辑的稿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书刊的内在质量;要加强与相关专家的联系,了解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以鉴别作者来稿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和学术价值,以保证出版物应有的学术价值;要积极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是我们学习有关新知识的课堂,有时也是我们编辑工作者与作者、读者联系沟通的场所,借参加学术活动之机,开阔眼界,了解动向,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学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坏国:《学报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赵晓洁:《试论编辑创造性思维》,《大同高专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任元军:《简论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煤炭高等教育》,1996年第2期.
[4]网东庆:《开发编辑的创造性》,《公安教育》,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