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的总结,从明确定位、校企合作、科技服务、教学改革等方面概括了地方职业院校面向市场,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经济
[作者简介]王斌(1968-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论;谢善培(1961- ),男,四川成都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河北唐山063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44-02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面向基层、企业、农村,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联动和互动的关系,高职院校要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就教育办教育的模式,以社会为中心引导教育行为,通过学校有效的运营,形成对于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明确定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服务面向定位。目前,唐山市的各行各业亟需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实际上这类人才的缺口较大,整体素质偏低,从而制约了唐山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据初步测算,仅唐山市医疗卫生行业的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就达五千多人。因此,学院利用医学类专业的优势,支持唐山市的卫生建设,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医疗卫生工作,比如选派医疗技术人员支持医院工作,利用卫生资源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参加抗击“非典”等疾病预防工作等,这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医学、护理、药学相关类专业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一直较高,有些专业已初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学院型”套路,它不应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应该按照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3.办学特色定位。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将学院的办学特色定位于:实行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学校要把产业的动态变化和企业的人才战略作为跟踪、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成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护理专业,我们请来唐山市的护理专家共同开发新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二是以“协议合作、互惠互利”形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办学。如与企业合作,企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工科类专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冀东汽贸作为学院实训基地等。三是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历来是学院的强项,为唐山市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我们主动与商场、超市联系,与之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将其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并定向为其培养适用人才,此举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三、发挥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
学院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能在产业开发方面起示范带动作用。首先,我们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高职的特点和规律,抓好人才培养。这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其次,抓科技推广,引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推广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面向全市举办各类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共举办培训班67期,培训各类人员一万多人,印发科技资料十万多份。二是开展各种应用性研究,将成熟的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一线。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推广各种实用新技术三十多项。如中医专业的脉管炎诊疗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农学类专业通过潜心研究,培育出优良桃品种,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径,并与市电视台合作拍摄农作物安全过冬等科技致富电视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种植义齿研究创造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该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应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们围绕专业建设,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直接反映出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程开发,抓好教改。第一,从模式上确立能力本位和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课程结构上突出“实、活、新”的特点,“实”即注重内容上的实用性,“活”即课程结构要适应职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新”即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第三,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第四,解決好职业要求与学生发展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从计划的制订到实施则采用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如在护理专业的计划中,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做到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间断。我们将理论课融入实验课中,课前在示教室讲述与操作有关的理论知识后,到模拟病房进行练习、考核;将与临床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安排到医院进行现场教学;并从对病人的单纯护理扩大到对健康的维持与促进,从功能制护理扩大到整体护理,从个人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教学体系的要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如护理专业,增设了护理美学、护理与法学等,实现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所选用的教材,以近年出版的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我们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如在技能考核上,我们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执业护士考试、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并建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培训基地,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即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至少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我们采取笔试与口试结合、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结合、答辩和现场测试结合等多种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实施新的教学体系创造条件。(1)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护理专业新建了模拟病房、重症病人抢救实验室,农学类专业在校内建有12个实验室和12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第一,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第二,以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发展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第三,通过“培训、引进、聘请”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主要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如医学类专业的教师实行“AB制”,即每两年至少要在医院有一年的临床实践,同时每年安排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最近几年,学院从企业引进了数十名“双师型”教师,还从生产一线聘请了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目前,全院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54%。
学院通过短短几年的办学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得益于面向社会,融入市场,主动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高职教育;得益于“扬长避短求实效,垒实基础强技能”的办学特色;得益于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得益于讲求质量,强化特色,从而在唐山市的四所高职院校中做到了最大,赢得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胡琳卫.定位服务型公关关系打造学校优质品牌形象[J].卫生职业教育,2004(24).
[2]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3]万解秋.地方经济建设与文经互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刘献君.站在战略高度总结和创建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经济
[作者简介]王斌(1968-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论;谢善培(1961- ),男,四川成都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河北唐山063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44-02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面向基层、企业、农村,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联动和互动的关系,高职院校要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就教育办教育的模式,以社会为中心引导教育行为,通过学校有效的运营,形成对于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明确定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服务面向定位。目前,唐山市的各行各业亟需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实际上这类人才的缺口较大,整体素质偏低,从而制约了唐山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据初步测算,仅唐山市医疗卫生行业的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就达五千多人。因此,学院利用医学类专业的优势,支持唐山市的卫生建设,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医疗卫生工作,比如选派医疗技术人员支持医院工作,利用卫生资源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参加抗击“非典”等疾病预防工作等,这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医学、护理、药学相关类专业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一直较高,有些专业已初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跳出“学院型”套路,它不应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应该按照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3.办学特色定位。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将学院的办学特色定位于:实行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行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学校要把产业的动态变化和企业的人才战略作为跟踪、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成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护理专业,我们请来唐山市的护理专家共同开发新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二是以“协议合作、互惠互利”形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办学。如与企业合作,企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工科类专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冀东汽贸作为学院实训基地等。三是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历来是学院的强项,为唐山市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我们主动与商场、超市联系,与之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将其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并定向为其培养适用人才,此举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三、发挥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
学院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能在产业开发方面起示范带动作用。首先,我们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高职的特点和规律,抓好人才培养。这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其次,抓科技推广,引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推广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面向全市举办各类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共举办培训班67期,培训各类人员一万多人,印发科技资料十万多份。二是开展各种应用性研究,将成熟的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一线。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推广各种实用新技术三十多项。如中医专业的脉管炎诊疗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农学类专业通过潜心研究,培育出优良桃品种,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径,并与市电视台合作拍摄农作物安全过冬等科技致富电视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种植义齿研究创造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该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应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们围绕专业建设,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直接反映出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程开发,抓好教改。第一,从模式上确立能力本位和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课程结构上突出“实、活、新”的特点,“实”即注重内容上的实用性,“活”即课程结构要适应职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新”即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第三,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第四,解決好职业要求与学生发展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从计划的制订到实施则采用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如在护理专业的计划中,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做到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间断。我们将理论课融入实验课中,课前在示教室讲述与操作有关的理论知识后,到模拟病房进行练习、考核;将与临床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安排到医院进行现场教学;并从对病人的单纯护理扩大到对健康的维持与促进,从功能制护理扩大到整体护理,从个人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教学体系的要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如护理专业,增设了护理美学、护理与法学等,实现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所选用的教材,以近年出版的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我们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如在技能考核上,我们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执业护士考试、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并建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培训基地,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即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至少取得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我们采取笔试与口试结合、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结合、答辩和现场测试结合等多种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实施新的教学体系创造条件。(1)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护理专业新建了模拟病房、重症病人抢救实验室,农学类专业在校内建有12个实验室和12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第一,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第二,以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发展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第三,通过“培训、引进、聘请”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主要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如医学类专业的教师实行“AB制”,即每两年至少要在医院有一年的临床实践,同时每年安排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最近几年,学院从企业引进了数十名“双师型”教师,还从生产一线聘请了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目前,全院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54%。
学院通过短短几年的办学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得益于面向社会,融入市场,主动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高职教育;得益于“扬长避短求实效,垒实基础强技能”的办学特色;得益于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得益于讲求质量,强化特色,从而在唐山市的四所高职院校中做到了最大,赢得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胡琳卫.定位服务型公关关系打造学校优质品牌形象[J].卫生职业教育,2004(24).
[2]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3]万解秋.地方经济建设与文经互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刘献君.站在战略高度总结和创建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