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解读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着重批判了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目的是保证俄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拉开世界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后,列宁着重批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伯恩施坦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目的是确保共产国际及其成员党与社会沙文主义划清界限,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1921年后,随着西方革命浪潮的低落,列宁将信奉伯恩施坦主义的西方社会民主党重新划归到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中,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大转变。
其他文献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批判,揭示了劳动者异化的真相。经过宗教批判的过渡和推动,在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后,马克思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基础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发生了极大的异化。人只有摆脱了一切阶级关系和阶级差别,在普遍的世界历史中彻底实现自身,才能进入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人将实现真正的自由。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解读,可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国家消亡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政治国家消亡定律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回归定律。凯尔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存在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的错误理解。政治国家消亡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也不等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二者有各自的理论逻辑,并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下辩证统一。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的高低,应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可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可以两权分离,有多种实现形式。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贡献。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坐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巨大感召力和文化穿透力,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不仅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本文梳理了雷锋精神的文化源泉和本质内涵,论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并提出雷锋精神既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土壤,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要做到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统一,必须切实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长期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强镇扩权主要是县级政府通过行政授权和委托授权向中心镇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授权是我国基层政府纵向政府间事权关系调整的主要方式,具有组织的合理性和制度的合法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强镇扩权容易形成权力博弈、失范以及县乡间权力扩张与制约的两难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基层分权不仅调整了政府间的纵向权力结构,而且还改变了政府的横向权力关系。分权的理由和结果亦表明,分权有助于横向权力即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增长。中心镇政府可通过渐进方式或制度创新培育这些力量增加自主性,平衡县乡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促进政
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然也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无论成就还是问题,都是我国农村政策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学术界对于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进行了很多分析,但尚未有从政策话语视角进行的分析。本文对1949年以来的四项主要农村政策(土地改革、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从话语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农村政策话语变迁的特性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发现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话语表现出革命性话语一建设性话语、指令性话语一指导性话语、国家利益话语~农民利益话语等变迁特性。
廉政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是香港ICAC廉政建设成功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香港ICAC肃贪倡廉实践经验尤其是倡廉教育经验的归纳和提炼,我们认为,廉政法治教育只有具备特定的价值内涵,能够遵循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实践基础上顺应教育本身应有的规律性,才能顺利达到教育的既定目标,实现教育宗旨。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等方面。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执政时期把民主观通过一些具体政策而贯彻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受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限制,社民党的民主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瑞典的社会矛盾。瑞典社民党的民主观本质上仍然是改良主义的资本主义民主,它的积极因素虽然值得借鉴和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决不能照搬瑞典社民党的民主模式。
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特指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实质是一种革命策略:马克思以维护农村公社为基础,激励俄国民粹派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