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
【机 构】
: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肝胆胰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初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9例(28.1%)和23例(71.9%);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425.0±34.0)min vs(330.9±14.7)min,t=11.067,P<0.001]、胰肠吻合时间[(46.6±2.2)min vs(21.2±7.4)min,t=9.993,P<0.001]均延长,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增高[4例(44.4%)vs 1例(4.3%),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30例(76.9%)和9例(23.1%);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345.6±19.1)min,t=3.498,P=0.001]、胰肠吻合时间[(34.1±6.5)minvs(16.5±1.3)min,t=7.758,P<0.001]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期组TLPD术比较,后期组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425.0±34.0)min,t=-4.904,P<0.001]、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34.1±6.5)min vs(46.6±2.2)min,t=-5.634,P<0.001],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3例(10.0%)vs 4例(44.4%),P=0.037].结论 在学习曲线期,TLPD术手术时间长,胰肠吻合时间长,胰瘘发生率高.可将LAPD作为消化道重建困难、胰瘘风险高的患者的辅助术式,手术医师再逐步提升TLPD术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临近膈肌、心脏、胃肠道、胆囊、肾脏、大血管困难解剖部位肝细胞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MWA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灶位置,其中28例(42个病灶)被纳入困难部位组,39例(57个病灶)为常规部位组,两组均行MWA.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或MRI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并定期随访.结果 困难部位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常规部位组[82.14%(23/28)vs 97.44%(38/3
目的 探讨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用于肝Ⅷ段小肝癌和脓肿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治疗的肝Ⅷ段病灶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引导方法不同分为2组:CT+超声组(30例),接受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腔镜+超声组(33例),接受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肝穿刺治疗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手术和疼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渐进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拟行LPD的11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渐进式推行ERAS:所有病例经术前按标准严格排查,术前及术中均采用ERAS所要求的处理措施.手术过程复杂的23例患者术后退出ERAS模式,剩余89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全程ERAS组(45例)和术后常规处理组(44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两组LPD术中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
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在不断提升.因而许多人增加了体检的次数及检查项目,希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部分体检人群仅关注体检过程与结果,不注重体检后健康管理,加之我国的健康管理尚处于初始阶段,无法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因而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健康管理体系,为人们群众提供可靠的健康管理保障[1].本文将重点探讨体检人群体检后需求,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