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组织学习和管理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育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传授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品质的主渠道,是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其中渗透着多维相关知识和组织管理艺术。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应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
一、贯穿始终——正确教育理念
作为体育课堂管理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正确的行为准则、正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知识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学生发展塑造者”转变,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应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并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在快乐创新体验中发展。只有建立这样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使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逐步深入。
二、与时俱进——课前设计创新
体育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是保证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应打破原来单纯的文书教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计精致的电子教案或丰富多彩的PPT教案,针对授课对象,注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注重组织教学,体现教学任务贯彻,课堂管理宗旨突出教学目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可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备课,进行说课或者演示;还可进行教学小组研讨、论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找出不足和教学亮点,对教学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分配合理,组织教学思路清晰,管理方式方法得当,对课堂进行预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体育课堂井然有序和高质量。
三、建立制度——课堂保障创新
组织教学是为保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安全事故防范,是理顺、协调各环节、各层次关系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创造性地建立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规章制度,如武术教学课堂常规中的抱拳礼,再如评价制度、考勤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见习生制度、甚至课堂中“出工不出力”现象如何处置等,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明确教学规范,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刻苦练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保障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
四、独特视角——课堂实施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必须以独特的视角思考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应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监督性,体现出教师善于把握时机的独特敏锐性,是教师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大致体现在:队列队形组织与管理,班干部管理以及优差生组织与管理,课堂质量监督与管理,教学效果监督与管理,考勤管理,体育器材管理,伤害事故预防等一系列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其组织教学和管理应该是环环紧扣,步骤衔接流畅,课堂管理层次清晰,人员配置合理,教师实施得心应手。
五、点面结合——教学方法创新
体育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烈,随着教学改革的高标准、高要求,体育教师教学中仅仅依靠高压政策的教学已无生命力可言,但课堂中如果管理不妥,组织措施不当,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混乱无章,甚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张弛有度,既要体现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能力,又要管理有序、组织得当,应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首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骨干学生分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注重教学中的传、帮、带,以点带面,发散教学;其次由班干部分组管理;再次教师对班干部管理。层次清晰,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紧紧围绕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细分层次——教学实践创新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理解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优带差,以勤补差,由差转良,由良转优,形成课堂教学良性循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教学中更应重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体脑并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增强体质,而且使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将知识逐步转化成为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自立,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突出特点——教学口令创新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口令的创新。教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层次钻研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应对所授教材有深刻理解,梳理清楚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内在结构、脉络和相互之间联系,依据项目特征,创造出特点突出的教学口令。创新口令必须准确、果断、宏亮、节奏感强,口令目的明确,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学习技术层次分明,掌握内容迅速清晰。如武术教学中的动作名称口令、动作提示口令、快慢口令、节拍口令及“单字口令”,会使学生在不同口令下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及用脑程度有所不同。反之软绵绵,有气无力,随意、无声调变化的口令,会把一个队伍喊垮。因此,口令振奋、语言生动是学生队伍整齐和活跃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学口令创新是一种再造、是一种提炼和浓缩,更是对体育教学体验的一种创新,其在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八、灵活运用——教学意识创新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组织形式新颖和兴趣很强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意识。例如,交替使用观察法、对比法、纠错法、提问法、观摩法、测试法,通过学生讲解、示范、录像分析、音乐引导、分组练习、集体练习、个人练习、循环练习等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情境体验、探寻尝试、分工协作、练习提高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有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唤醒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九、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
教改背景下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特别需要教师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项技术,更能品味一种文化。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用关爱之心善待学生,培养双方浓厚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总是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感情,情感能促进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课堂中对教学的回馈,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重要性,及时进行鼓励,特别对差生要有耐心、不离不弃,引导学生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尊,促进学生情感渗透、升华,努力与教师合作,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从而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统一、教与学双向互动,使学生接受管理,自觉自愿地执行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课堂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有针对性极强的组织管理措施,积极创设人文环境,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珊.以管理创新促进高效教学.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2] 高青松.浅谈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技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3).
[3] 孙依菲.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管理.辽宁经济,2009(3).
[4] 徐林.如何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现代技能开发,2008(11).
[5] 秦良忠.精心搞好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关燕云)
一、贯穿始终——正确教育理念
作为体育课堂管理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正确的行为准则、正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知识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学生发展塑造者”转变,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应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并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在快乐创新体验中发展。只有建立这样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使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逐步深入。
二、与时俱进——课前设计创新
体育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是保证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应打破原来单纯的文书教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计精致的电子教案或丰富多彩的PPT教案,针对授课对象,注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注重组织教学,体现教学任务贯彻,课堂管理宗旨突出教学目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可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备课,进行说课或者演示;还可进行教学小组研讨、论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找出不足和教学亮点,对教学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分配合理,组织教学思路清晰,管理方式方法得当,对课堂进行预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体育课堂井然有序和高质量。
三、建立制度——课堂保障创新
组织教学是为保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安全事故防范,是理顺、协调各环节、各层次关系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创造性地建立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规章制度,如武术教学课堂常规中的抱拳礼,再如评价制度、考勤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见习生制度、甚至课堂中“出工不出力”现象如何处置等,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明确教学规范,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刻苦练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保障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
四、独特视角——课堂实施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必须以独特的视角思考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应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监督性,体现出教师善于把握时机的独特敏锐性,是教师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大致体现在:队列队形组织与管理,班干部管理以及优差生组织与管理,课堂质量监督与管理,教学效果监督与管理,考勤管理,体育器材管理,伤害事故预防等一系列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其组织教学和管理应该是环环紧扣,步骤衔接流畅,课堂管理层次清晰,人员配置合理,教师实施得心应手。
五、点面结合——教学方法创新
体育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烈,随着教学改革的高标准、高要求,体育教师教学中仅仅依靠高压政策的教学已无生命力可言,但课堂中如果管理不妥,组织措施不当,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混乱无章,甚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张弛有度,既要体现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能力,又要管理有序、组织得当,应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首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骨干学生分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注重教学中的传、帮、带,以点带面,发散教学;其次由班干部分组管理;再次教师对班干部管理。层次清晰,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紧紧围绕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细分层次——教学实践创新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理解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优带差,以勤补差,由差转良,由良转优,形成课堂教学良性循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教学中更应重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体脑并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增强体质,而且使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将知识逐步转化成为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自立,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突出特点——教学口令创新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口令的创新。教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层次钻研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应对所授教材有深刻理解,梳理清楚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内在结构、脉络和相互之间联系,依据项目特征,创造出特点突出的教学口令。创新口令必须准确、果断、宏亮、节奏感强,口令目的明确,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学习技术层次分明,掌握内容迅速清晰。如武术教学中的动作名称口令、动作提示口令、快慢口令、节拍口令及“单字口令”,会使学生在不同口令下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及用脑程度有所不同。反之软绵绵,有气无力,随意、无声调变化的口令,会把一个队伍喊垮。因此,口令振奋、语言生动是学生队伍整齐和活跃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学口令创新是一种再造、是一种提炼和浓缩,更是对体育教学体验的一种创新,其在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八、灵活运用——教学意识创新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组织形式新颖和兴趣很强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意识。例如,交替使用观察法、对比法、纠错法、提问法、观摩法、测试法,通过学生讲解、示范、录像分析、音乐引导、分组练习、集体练习、个人练习、循环练习等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情境体验、探寻尝试、分工协作、练习提高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有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唤醒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九、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
教改背景下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特别需要教师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项技术,更能品味一种文化。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用关爱之心善待学生,培养双方浓厚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总是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感情,情感能促进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课堂中对教学的回馈,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重要性,及时进行鼓励,特别对差生要有耐心、不离不弃,引导学生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尊,促进学生情感渗透、升华,努力与教师合作,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从而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统一、教与学双向互动,使学生接受管理,自觉自愿地执行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课堂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有针对性极强的组织管理措施,积极创设人文环境,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珊.以管理创新促进高效教学.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2] 高青松.浅谈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技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3).
[3] 孙依菲.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管理.辽宁经济,2009(3).
[4] 徐林.如何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现代技能开发,2008(11).
[5] 秦良忠.精心搞好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