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入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哲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部分。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治”的境界。
  关键词:无为而治体育教学深入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是中华智慧中的一块瑰宝,它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数次闪耀出它的璀璨光芒,谈到“无为而治”看到的是治国、治世、为人、处事之道。就其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它与我们今天学校体育教学中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等教育教学思想有神似之处。因此,将“无为而治”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治学,对于我们今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着借鉴作用。站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提取出“教是为了学生会学”的治学指导思想。
  一、平平处且放过
  这是宋代理学家陆象山关于读书的一句名言,其中就包含着“无为”的思想。意指不要过分劫难文中的难点晦涩之处,不因小失大。将这一思想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也很有见地。
  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课标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在学习一些复杂的动作以及学生现年龄阶段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动作,硬让学生囫囵吞枣强记、硬练的话,只会让学生越练越糊涂,以致失去学习信心。又如单、双杠、技巧的学习等,有些危险性的动作,学生在不理解、不熟练受或年龄及其他条件限制的状态下追求细节完美还易造成运动损伤。我们何不来个“平平处且放过”。对于现阶段完成不了的动作,不必去花费无谓的时间与精力去硬练强学。而是通过创设弹性学习进度与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功到自然成”的快乐。
  在这里,“平平处且放过”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体育教学要遵循动作技能的掌握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体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运动技术要求,让学生逐步去完成自己的學习任务。
  二、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种思想认为,既不要刻意地去“为”某事,也不必刻意地“不为”某事,一切顺其自然。在教育中,“无为”指的是不刻意追求形式,不作硬性规定;“无不为”指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主动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留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地。当然教师也不是打无备之仗,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专门为学生安排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教师的“无为”和学生的“无不为”是相对应的。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内容时,教师的“为”——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统一节奏练习,对应着学生的“无为”——“出工不出力”,学生的积极性就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安排好空间、时间及相关的信息媒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预,在练习方法、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对应着学生的“无不为”——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做活动的效果。其他如:不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异,让所有学生做同样次数和强度的练习;不管是否有学生已经掌握该动作,让所有学生学习同一个技术动作等等。
  “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告诉我们,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有为有所不为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就什么事情也做成了。“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是说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
  体育教学也需要“有为有所不为”。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妄为”的现象,特别在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学中随意性很强,一味让学生自行去玩、体验、感受,缺乏有效的引导。其结果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后的愉悦。更有甚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蛙跳来训练小学生的腿部力量;为了出成绩对小年龄运动员进行超负荷训练;在比赛时弄虚作假;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对待学生;课堂上体罚、侮辱学生等。
  因此,“有为有所不为”思想告诫我们,作为一位体育教师,要做到“三不做”: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不做;有违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不做;有违体育精神的事不做。作为教学实践者,要重视“有为”,也要看到“无为”,有为不强作妄为,无为不放任自流。教师应加强思想修养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无为而治”思想自有它的局限性的一面。我们通过对这一思想里面精髓的发掘,可以看到,它其中确乎存在一种机智、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更高层次的“有为”。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并不是完全靠教师“教”就能达到目的的。更大程度上,是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而形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放弃“以教育者”自居的思想,不要强化“教育”行为,顺应人性规律,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在“业群式岗位体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职业技术院校实践的可行性,从体育教育观念、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计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业群式岗位体育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业群式岗位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可行性实施策略  职业技术院校面向未来职业岗位进行体育教育已经形成共识,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00-2010年11年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体操方面的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关体操的研究,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研究的内容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竞赛,教学,训练方面;对生理、生化、力学、音乐编排方面的研究不足;有关损伤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关于选材方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近些年来,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形式,是现代学校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就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做出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建设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针对问题,结合“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思想,在“三全五优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分层训练、分层推进、分层指导的同课异构的分层达标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理清要点,找准切入点,边教边导,引领学生主动、活泼地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更为宽裕的空间和时间中获得充分自主活动的余地,锤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建设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   一、前言  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产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四大方面。具体为:社会对民办教育和体育教师认知的偏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准入制度过松;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给学校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课外活动健康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校园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  校
摘要: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及素养已经成为当今幼教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校本培训源于校方自身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满足校内老师发展需要而开展的培训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校本培训中应该明确该校领导的责任;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加强本校与校外机构的合作;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关键词:校本培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 校本培训的意义  从教师终身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