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忌生硬,表达须自然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注定是一个特别的春天。
  尽管我们已经习惯奔跑,但如今不得不换个节奏。经受着疫情的考验,经历着疫情的波澜,“宅”成了多数人奉献社会的新方式。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宅”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原文呈现】
  病毒不息生命,“宅”亦不止韧性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张议文
  (作者追求标题的优美、语言的整饬,以这样一个对句作题目,很有用心。但是刻意求工的结果是语言不够简洁明快,还不如两句各删二字,改为:病毒不息,“宅”亦不止)
  今年春节(应为“春节前后”),一场肆虐举国(“举国”一般不作宾语)的疫情冷却了新春热闹喜庆的气氛,延迟了高三学子的开学时间,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语序需要前后调整,使表达更顺畅,衔接更自然)。“宅”一下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亦给予我们思考体悟的时间。(开门见山,直入话题。但表达上存在语法和连贯上的问题,需要修改)
  应对病毒的侵袭,是人体细胞面临的一场大考。(这是一个过渡段,但作者过渡不甚自然。要将这一话题与“宅”巧妙地联系起来)
  我们在生物课上学习过的,从溶酶体到糖蛋白,从吞噬细胞到淋巴细胞,从溶菌酶到抗体,我们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完整有序是抗击病毒的坚实壁垒(此句存在语病。“系统”是“壁垒”而非“完整有序”)。细胞们面临的大考,是“各司其职”的“宅”。倘若吞噬细胞不“宅”在岗位上,病毒便会肆意侵袭,突破防线;倘若记忆细胞不“宅”在迅速变身(用词不当)的岗位上,初见功效的治疗便会前功尽弃。(这段话分析了人体免疫系统中每个组成部分“宅”在自己岗位上的重要性。不足之处,“宅”这个词在这里用的是一种特殊意义,用来稍显唐突,最好先对其含义稍加解释才能使读者易于接受)
  细胞们的“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各司其职的韧性。作为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我们的大考是什么?我们的宅又意味着什么呢?
  将至的高考,是我们面临的一场大考。(将“宅”与高考联系起来,需要有巧妙、自然的过渡,但本文做得比较生硬。此处需要加上一些“串场词”)《花冠病毒》中曾说:“人类与病毒必有一战。”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不仅有抗击病毒的一战,还有冲击高考的一役。近日,网上充斥着“再宅下去我就考不上大学了”之类的话语。其实不然,“宅”的优劣,全看个人的运用。(这是一个过渡段。但过渡语略显生硬,语言还需要加以润色)
  无疑,当下许多人已经沾染懒惰懈怠的“新型宅家病毒”,而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我是幸存者”!我们完全可以模拟校园作息时间,可以挑战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利用宅家的大块时间做好最后冲刺……如此,我们的“宅”得以升华,不仅是自我隔离造福社会,更是磨炼意志心态,必胜(“必胜”用词不当)高考的信念。(由新冠病毒联想到“新型宅家病毒”,较有创意。但语言还需推敲,以求表达更精致)
  抗击疫情,是全社会面临的一场大考。(过渡还是生硬,需要添加上巧妙自然的过渡语)科学抗疫,听党指挥,举国上下都经历着这场大考。(过渡亦需联系到“宅”字)
  不同岗位上的公民们,奉献出了不同的“宅”。处于隔离封城区的武汉人民,“宅”在家中自我隔离,是体现公民责任义务的“宅”;钟南山、李兰娟院士逆行武汉,研制特效药及疫苗,是“宅”于岗位、“宅”于为國为民的责任心;医护工作者们驰援武汉,奉献自我,是“宅”于医者仁心,“宅”于工作岗位。正是全社会的“宅”,促成了一股合力,使我们抗疫之心欲坚,抗疫之志欲定(两个“欲”字运用不当),这是全社会的韧性。(将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称之为“宅”,很有创意。但是最好在前文有一个铺垫,不至于让读者有突兀之感)
  这场考验,使免疫系统更加顽强,使个体更加坚韧,使社会更加团结。病毒不息生命,“宅”亦不止韧性。(结尾收束全文,点明主题,照应题目,结构紧凑。但是总结尚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作者自己的“宅”的体验未作总结概括。最后一句亦需修改)
  【升格建议】
  文章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段落安排上处理较为生硬,层次之间缺少巧妙自然的过渡。二是语言表达上稍显粗糙,存在语法和连贯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对医护人员的“宅”的含义的分析上缺少铺垫,给人以突兀牵强之感。
  【升格作文】
  病毒不息,“宅”亦不止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张议文
  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由武汉蔓延至全国,牵动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这场疫情,冷却了新春时节热闹喜庆的气氛,使企业复工学校复课的时间被一再推迟,让每家每户足不出户,困于门庭……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一下子被改变了,“宅”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这也让我们这些原本早该在课堂上比拼,在考场上厮杀的高三学子至今困守家中,线上听听网课,线下单兵作战。
  “宅”,一种很久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体验。它让喜欢“群居”的年轻人寂寞难耐,但它亦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和体悟的时空——让我们思考“宅”的意义,体味“宅”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不同价值。(修改之后,交代更具体,内容更充实,话题引入更自然)
  “宅”,对于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足不出户,待在家中,这是一种“宅”——就像此刻的我们,为的是不沾染病毒,也不把病毒传染给他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防御方式。坚守岗位,不下火线,这又是一种“宅”——就像我们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部队将士……他们如同人体里的免疫细胞,时时刻刻“宅”于岗位与来犯之敌抗争!他们以自己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抵抗着瘟疫,维护着大众的平安,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加过渡段,点明“宅”的意义,为下文的叙和议作铺垫)
  细想想,每个人的“宅”都有着为己为人的双重的意义。只不过我们更多的是在守护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将士,他们的“宅”,更多的是为了别人。(删除了原文中关于细胞的那段比喻论证,而以上文的一句话带过,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简要精粹,切近主题,突出对抗疫一线人员的赞美)   困守家中的高三学子,此刻想得更多的恐怕并不是疫情,而是我们一百天之后将要面临的高考,想到这场疫情、这种“宅”的生活方式对我们高考的冲击。
  《花冠病毒》一书中曾说:“人类与病毒必有一战。”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不仅与病毒有一战,还有冲击高考的一役,为高考忧虑乃人之常情,近来网上就充斥着“再宅下去我就考不上大学了”之类的怨言。但是我们只要想想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抛舍家庭和亲人奔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他們连自己的生命安危都可以置之度外,我们为三个月后的高考忧心忡忡满腹怨言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气?再说,我们虽然“宅”在家中,还可以收看网课,可以和老师同学线上交流,所改变的只不过就是一个“无人看守”的环境而已,我们凭什么就对自己的意志力失去信心?(这一段对原文作了补充,意在突出“宅”对我们的考验)
  无疑,无人管控的生活会让许多人沾染上懒惰懈怠的“新型宅家病毒”,因此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我是幸存者!生命和健康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我们完全可以模拟校园作息的节律,可以试着独力反思不足之处突破薄弱环节,可以利用无人干扰的大块时间作最后冲刺……如此,才会让“宅”的意义得到升华——不仅是自我隔离造福社会,更是磨炼意志心态,坚定高考必胜的信念!如此,我们才会无愧于那些始终“宅”在抗疫前线的奉献者!(修改之后,凸显了对“宅”的意义的认识,也是对那些因宅家而怨天尤人者的深刻教育)
  抗击疫情,是全社会都要面对的一场大考,而“宅”便是这一特殊时期每个中国公民采取的特殊而有效的方式。一样的考题,我们是否都能考出最佳的成绩?(过渡到对“宅”的普遍意义的分析)
  被隔离被封城的武汉人民,“宅”在家中自我隔离,是为了不让疫情扩散;钟南山、李兰娟院士逆行武汉,“宅”于岗位献策献力,是为了力挽狂澜;医护工作者们不畏风险驰援湖北,“宅”于医院奉献自我,是为了战胜死神救死扶伤……他们交出的是一份份近乎满分的答卷!正是全社会的“宅”,形成了一股合力,使我们抗疫之心弥坚,抗疫之志笃定,体现出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一个“宅”字,令人思绪万千。因突发疫情应运而生的“宅”,它一时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它考验和磨练了我们,它让弱者变得坚强,让强者变得坚韧;它让人心变得统一,让人们胸襟变得阔大;它让我们的祖国在风雨中变得更加强大……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您好,感谢您能排队等候上车,送您一份小礼物,您可以把背包背在胸口。”近日,浙江杭州火车东站地铁站里,一批统一着装、背包向前的站务小哥哥小姐姐,拿着定制礼物,依次送给候车乘客。戴着耳机安静候车的,自主背包向前的,站在候车区排队的,哪些乘客文明乘车了,都可以得到一份礼物。  先下后上,安静乘车,排队等候,背包向前,在地鐵这样一个开放、流动的公共空间里,关乎文明的细节有很多。“背包向前”不仅有助于防范
“光”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三三两两在一起玩,心里很羡慕,也想找个朋友。可是他找了很久,一个朋友都没找到。  有一天,他碰到“木”,就虚心向他请教:“你能告诉我交朋友有什么秘诀吗?”  “木”字想了想,说:“交朋友要懂得团结和忍让,你看我和‘羊’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  “光”仔细看了看,发现“样”里的“木”字右边的捺变成了点,他突然明白了自己没找到朋友的原因。  一次,“光”见到了“军”,很高
保护城市古建筑,是为城市文化的异质性与多样性留存火种,  是为每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保留一份独韵。  “这两天从我的学生和朋友那里听说长沙天符宫要拆的消息……”1月22日晚11点半,湖南大学古建筑教授柳肃发布了一条微博,表达了他对长沙市一座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天符宫”或将遭到拆除的担忧。这座此前鲜为人知的中式古建筑的去留问题,因此迅速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  天符宫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楚湘街至裕农街口一带
记叙文除了叙事以外,往往还涉及到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質和性格特点,而人物形象的刻画又能揭示社会生活面貌,表现作者对于社会及人生的态度。记叙文当中,如果涉及到人物形象,就要尽力写出人物的“灵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同学在记叙文写作中,刻画的人物单薄干瘪,或者呈现的干脆就是一些矫揉造作的“假人”,让人读之无味。  高中生在写记叙文时,也应该写出人物的矛盾心理,写
  
有时熬夜到很晚,我就会起身找些吃的。倒未必有饥饿感,不过借此短暂地逃离试卷题海。  橱柜里有饼干和水果,只是在这样清冷的夜,不吃些热乎乎的食物大概是说不过去的。我喜欢下面条。当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胡乱冒泡时,拎一把面条轻轻放进去,只见水面很快地浮现出细小密集的白沫,面香便扑面往鼻孔里钻了。这时打个鸡蛋,沿蛋壳裂隙处剥开,小心翼翼地倒进锅里,一摊嫩黄的黏液没入气泡,再也看不真切。待面条煮熟后,倒入
尽管没有亲临现场,张薇是隔着屏幕观看“天问一号”发射升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激动的心情。随着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张薇翻出多年前拍摄的火星照片,脑海浮现出第一次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火星的场景:那时,火星正值冬季,红色球体上隐现白色的冰盖……  张薇曾是一位薪资优渥的通讯工程师,但她更是杭州一名天文爱好者,遥望星空,是她繁忙工作之余最爱做的事。为了“追星”,张薇曾干出不少“疯狂事”:比如为了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有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
蛋壳与拱桥
期刊
在注重环保和节约能源的今天,如何节约用水就成了每个家庭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款镀铬节水水龙头,在出水口的地方安装有一个机械控制杆,用来控制水流。当用水时,你只需用手或盛水器皿往里拨控制杆,水就会流出;停止拨动时,水龙头就自动关闭。    液体香皂制造器皿    香皂用到最后只剩下一小块时怎么办?扔掉很可惜,继续使用又很不方便。别急,这款液体香皂制造皿可以帮你。你只要把剩余的小香皂块放人盒子中(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