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 membrane detachment,DM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3月间,通过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3例.其中大于1/2角膜面积的广泛后弹力层脱离3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大于1/3并小于1/2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6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小于1/3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1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毕前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利用气泡顶压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后弹力层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后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注气.结果 前房内空气于术后3~5d吸收,20例患者经1次注气角膜恢复透明;2例经2次注气,1例经3次注气,均为脱离范围大于1/3角膜面积的患者;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的2例患者恢复较慢,最长达2个月角膜恢复透明.结论 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重复操作,临床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LASIK)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寻求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总结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FEMTOLDV飞秒LASIK手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共1187例(2352眼),对其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UCVA达1.0以上者为94.64%,等效球镜度在±0.5 D内者为92.81%.共发生并
期刊
文中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在表格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内容。1.表的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于表的上侧。采用三线表,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一条分界短横线。
期刊
目的 证明提上睑肌短缩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32例已施行上睑下垂手术的病人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提上睑肌短缩术组24例、额肌瓣悬吊术组8例。通过上睑下垂矫正术后上睑缘位置、眼睑闭合程度、上睑迟滞现象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对病人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各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提上睑肌短缩术组治愈率与额肌
目的 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获得Legumain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建立基础.方法 实验研究.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陕西省眼科中心应用克隆Legumain蛋白基因,并将其基因片段插入pFastBac载体获得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得到重组Bacmid,转染昆虫Sf9细胞,Western Blotting印迹和SDS-PAGE检测重
目的 比较Byron Smith和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下睑外翻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8例(52只眼)老年性中重度退行性下睑外翻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20例(28只眼)行Byron Smith术;2组18例(24只眼)行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1年,观察比较矫正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8例52只眼下睑外翻全部矫正,睫毛生长方向正常,结膜充血
目的 探讨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全氟丙烷(C3F8)填充术治疗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术后并发症,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6例(26只眼)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C3F8气体治疗.术中巩膜外冷凝裂孔位置,颞上或鼻上睫状体扁平部进针,注入浓度50%~100%长效气体C3F8约0.3~0.8 ml,指测眼压正常,光感明确.术后保持面向下体位l周以上.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术
目的 观察京尼平诱导胶原交联后猪眼巩膜生物力学的变化,为防治近视的发展探寻潜在的方法.方法 实验研究.离体猪眼45只,通过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9组,每组5眼.以0.01%、0.10%、1.00%京尼平(w/v)分别处理猪眼巩膜30 min;以核黄素/紫外线A处理的巩膜和未处理的巩膜作为对照组.处理后制作4.0 mm×10.0 mm的巩膜试件.24 h后用INSTRON万能材料机测试巩膜试件生物力学参
目的 调查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贡山县4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盲患病率,了解当地白内障的患病情况及致盲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在没有散瞳禁忌情况下,散瞳检查白内障情况.白内障诊断采用LOCSⅢ标准.调查程序包括问卷调查、视力和眼部检查.结果 3070名入选对象中,40岁及以上者为1236名,1116名接受检查,调查率为90.2
患者男,40岁.因双眼视物变形、变色,视力渐进性下降2年而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15,均不能矫正,双眼眼前节未发现异常,散瞳后检查双眼眼底视乳头色正常,边界清楚,视网膜未发现渗出及出血,双眼黄斑区见对称性卵黄样病灶,右眼病灶约1.5PD大小,边界不规则,病变周围色素为乱,后极部散在大小不同的点状、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的卵黄样病灶;左眼黄斑区病灶约1.2PD,边界清楚,后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