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科学”,品味每个人的精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背景
  新一轮科学基础课程改革超越了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了直接经验学习与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科学活动的实施和探索,本学期我结合小学五年级科学课《土壤中有什么》一课进行了一次自主拓展性探究的尝试。
  二、具体措施
  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在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凭借一双双慧眼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在身心放飞中获得新知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其养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一)学习内容:
  1、课外观察,初步认识。
  学生利用假期野外郊游踏青的时候,去小树林、田野等可供学生自由取土的地方,运用感官和简便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一些土壤的知识。
  2、课内探究,深化认识。
  学生将课外的观察做好记录、整理,带回土壤样本,教师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学生进行选择性研究,并做好记录。
  (二)实施要求:
  注重观察,同时注重动手、动脑。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探究,通过观察体悟、实验验证、交流探讨实现知识的整合。
  三、精彩回放
  镜头A:课外观察,初步认识。
  利用假期休息,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有的到公园,有的到绿化带,……,认真观察、搜集与土壤相关的信息,他们带回的发现真不少:
  我的观察发现:
  干土——颜色浅,摸上去很硬的,闻闻看有草的气味。
  湿土——颜色很深,摸一摸有点软,有些还粘在手上,还有点臭。
  发现一个死了的小虫子、几条很小的蚯蚓、有树叶、草、枯掉的花瓣、小石头、泡沫、破报纸……
  地面上的土壤很干,挖深些有点湿了
  ……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观察学习,学生们兴趣盎然,既开心又充实,在不断观察、收集、询问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悄悄播下了“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种子。读着孩子们略带稚嫩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寻寻觅觅的脚步,听到他们叽叽喳喳探究的声响。这样做既“解放儿童的身体,让他们能看,能说,能想,能做,又把儿童的眼睛解放出来,让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儿童的观察力。”(陶行知语)大自然是一所大课堂,在大自然中畅游的孩子们,自然会看到教室这个小课堂中看不到的无限风光。
  镜头B:课内探究,深化认识
  上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盛水的烧杯、玻璃棒、纸、细筛子、放大镜等,学生取出自己采集的土样。这时我并未满足学生跃跃欲试想动手的心,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土壤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
  土壤里有些什么?
  植物为什么离不开土壤?
  土壤里全都是土吗?
  为什么干的土和湿的土颜色不一样?
  为什么湿的土有点臭臭的?
  土壤里有空气吗?
  用手碾土粒,为什么刺刺的,有点扎手?
  ……
  我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哪些问题通过学生口头回答就能解决,哪些问题不宜在课上解决,最后确定了本课能用实验研究的题目:
  土壤里有没有空气?
  干土和湿土为什么颜色不一样?
  土壤中的大颗粒和小颗粒都是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打算研究的题目、选用什么材料、制定实验方法的步骤。
  ……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地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始于问题,而提出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先明确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所提问题进行研究价值的分析、归类,又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科学探究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它不等同于纯粹的玩,而是有选择、有意义地“玩”。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避免了学生进行盲目的无效探究。
  镜头C:伟大的发现
  “老师,土壤放在水中冒泡泡了,有空气,有空气!”
  “杯子底的一些土有点滑滑的,还粘手。”
  “烧过的土壤颜色边浅了,还有难闻的气味。”
  ……
  只有当探究不再局限于固定、单一的模式,学生的视野不再拘泥于“课堂”这方小小的天地,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四、学生反馈
  学生如是说:
  五(1)班的沈依菁:“在公园观察土壤时,我发现花坛中土壤的颜色不一样,我回家后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原来土壤越肥沃,颜色会越深,喜欢种花的爷爷还告诉我,有些植物喜欢较肥沃的土壤,有些植物土壤太肥反而不利于它生长。通过研究土壤我不仅认识了土壤,还学到了些种植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五(5)班的沈嘉奕说:“上科学真带劲儿。我们既能玩,又能学到不少知识,
  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气和千姿百态,太高兴了。”
  五(3)班的严峻奕说:“我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的土壤中有许多塑料袋、易拉罐、废旧电池等垃圾,报上说这些都是不会腐烂的垃圾,会污染土壤,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人类健康。这让我联想到环境保护问题,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来重视环境保护,毕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热情的笑脸,听着他们快乐的心声,我知道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让他们亲近自然、亲历探究比给他们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更有意义。
  五、一些感悟
  1、活动是主要形式。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因而,在教学《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为学生准备好土壤,让他们在课上展开研究,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到实地考察土壤,学生们看、闻、摸,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记录着自己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发现;带着问题,他们在实验室里倾心研究,用全部的热忱感受着土壤的生命气息。就这样,原本熟视无睹的土壤在孩子们眼中又有了许多新的价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2、学生是核心。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无论课外观察、课内探究都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问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获得知识:有关于土壤的、关于环保的、关于植物的……
  3、追求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在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欢乐、探索、思考是无法表达的,也许,不经意的一颗探究科学的种子已落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久将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吴江盛泽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玉屏无核糯柿为贵州省地方名特优水果品种。树冠自然圆头形,大枝直立,小枝较开张。叶片互生、阔卵形,叶面光滑。每一结果枝上开花1~5朵,花瓣乳黄色,花筒乳白色、四棱形。果实近圆形,果面朱红色,果皮薄而光滑,易剥皮,果粉较密,平均单果重300~350克,最大单果重500克。果肉橙红色,肉质致密,纤维少,汁液多,味极甜,含糖量达16.8%,无核,易脱涩,能完全软化,品质上乘。加工成柿饼全糖含量达23%,饼
布鲁纳主张: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自己来完成,而学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得到发挥时,只有真正把学生推到动手实践、猜测探索、交流合作的主体位置上,数学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因此,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创设
正是一年春日好,绿水青山新意浓。  4月1日至2日,台湾台中教育大学音乐厅内,来自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的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共济一堂,一次次有创意的师生交流及教学研讨接连展开。无论是对于台上的演示者、点评者,还是对于台下的观摩者、提问者而言,这都是一次思想的盛宴。  创意教学之美  两天来,我们一共观摩了8堂创意语文教学示范课。其中,4堂小学语文课,4堂初中语文课。这种创意语文教学,
"丁零零,丁零零……"急救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有一次,生物老师要求同学们写篇关于进化论的小论文。一同学在文中写道:食食物者为俊杰,适者生存。  生物老师批语:还真没有不吃食物的俊杰!
用铅笔从卡片的左上方至右下方画一条带有圆环的弧线,作为云霄飞车的轨道,然后在卡片底部再画一条长长的曲线。
一、幼儿沙画的艺术创作  沙画作品可以用来治疗幼儿的心理问题。“美术作品能直接地表达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去发现幼儿的内心想法,借此来帮助一些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抑郁和困惑,甚至更严重一些的心理疾病。” [3]沙画是幼儿情感体现的产物,他们借用沙画来代替传统的在纸上作画,应用沙子表示一些符号、线条、画面等,从而诠释他们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有的幼儿只是单调
上学的路上,有个圆圆的东西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辉——是一元钱的硬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读者赞誉本刊推出的“雅大牌”生料酒曲好!    本刊读者服务部自推出“雅大牌”生料酒曲以来,不断收到读者朋友的信函,现摘录几封读者来信,听听他们对“雅大牌”生料酒曲的评价:  读者陈洪清(江西省瑞昌市南阳乡):我用“雅大牌”生料酒曲酿酒,既能酿生料,又能酿熟料,每百公斤大米可出50度白酒90公斤以上,味道也相当好,操作简单,节省燃料,同时能将酒糟糖化作饲料,“雅大牌”酒曲是我们酿酒、养殖户最理想的
快快同学你不喜欢冬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