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意义;内涵;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1(B)—0023—01
  
   语文教学对传承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着中华民族的鲜明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传统文化的内涵散见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优秀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的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凝聚着仁、智、勇、真、善、美等和谐统一的道德标准。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必须悉心学习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学史的经典文化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书籍,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常备的必读之书。教师还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一点一滴积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
   2.让学生背诵一部分传统经典篇章。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传统经典篇章的朗读、背诵、表达等基本功的训练无可替代,尤其从幼儿开始的背诵积累至关重要。《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古代蒙学教材,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汲取其中的精华;先秦诸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朱熹等无数的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古诗文,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品质的精神养料。通过阅读背诵,要让学生深刻了解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十一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为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掘传统节日和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教育功能。
   4.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熏陶和情感体验。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有意义,而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在传统文化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为对象,平等参与。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同时,还应注重创设和谐气氛,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学生。教师要引领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和精神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传递,使学生在情感审美中获得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有效应用到现代化教育中。在高校视唱练耳音乐教学中,数字化制作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基于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
博物馆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到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旨在探究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细节。
在大学中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一般都是传统式教学法。采用的是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传授型,这种教学方法明显和一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都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