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间作作物的养分吸收与根系相互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后根系互作对磷含量、磷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为以玉米大豆为主的间作体系中磷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盆栽试验,采用玉米和大豆根系无分隔(NB)、尼龙网分隔(MB)、塑料膜分隔(PB)3种分隔方式,研究了间作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成熟期)和大豆(苗期、分枝期、鼓粒期、成熟期)在不同生育期对土壤中磷的吸收。【结果】与PB相比,MB处理的玉米茎中磷含量在孕穗期提高了16.8%(P<0.05);叶中磷含量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分别提高了6.6%、14.2%(P<0.05);NB处理玉米茎中磷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孕穗期分别提高了25.4%、55.0%(P<0.05);玉米叶中磷含量在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分别提高了21.3%、22.2%(P<0.05);与PB相比,NB处理大豆茎中磷含量在分枝期、成熟期分别提高了21.3%、24.7%(P<0.05);叶中磷含量在分枝期提高了11.4%(P<0.05),MB处理大豆叶中磷含量在分枝期提高了4.8%(P<0.05)。与PB相比,NB处理玉米茎中磷积累量在大喇叭口期、孕穗期提高了24.6%、32.3%(P<0.05),MB处理玉米茎中磷积累量在大喇叭口期提高了50.6%(P<0.05),叶中磷积累量在苗期提高了33.6%(P<0.05)。与PB相比,NB处理大豆茎中磷积累量在分枝期、鼓粒期分别提高了36.3%、51.8%(P<0.05),叶中磷积累量在分枝期、成熟期分别提高了27.3%、110.6%(P<0.05);MB处理大豆茎中磷积累量在鼓粒期提高了35.7%(P<0.05)。【结论】根系互作系统中的玉米和大豆茎、叶中磷的累积量大于根系分离生长系统。因此,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磷吸收利用优势。
其他文献
检索近10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外治法进行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从而明确中医药外治法的疗效及应用地位,并进一步明确消瘿中药塌渍疗法在中医外治
作者通过对列宁和邓小平的时代观的回顾与探析 ,深刻论述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转变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创新精神的一个突
<正>动静脉内瘘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地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路,为尿毒症患者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
63A是目前世界上新研制的唯一一种两栖坦克,从新近举行的跨海登岛作战演习中该坦克的表现分析,我军的联合登岛作战已经开始具备海上坦克集群实施波浪式反复冲击的特点……
<正>近几年印度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对价格相当敏感的出口市场中,印度港口依然缺乏竞争力。如在西亚地区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市场中,孟加拉国仍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究
资本成本会计在西方会计理论界曾经引起长时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是否应该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通过对稳健性原则、主体观念、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
事后受贿是受贿罪的非典型形态,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多种事后受贿行为:事前约定的狭义事后受贿、事前约定的职后受贿、事前无约定的事后受贿和事前无约定的职后受贿。以受贿罪的
通过两年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下生物碳对土壤磷素含量、棉花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以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碳,制成三种热解温度(450℃、600℃和750℃)的
公共支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和公共支出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国家必保支出和社会基本需求,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革。本文遵循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