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陆架沙漠化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jupming_sn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架沙漠化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该理论所例举的沙漠化证据大多属于不能确认沙漠环境的多解标志;第二,该理论没有阐明冰后期海进过程对陆架上可能存在的风成沙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大陆架上的残留沉积不宜定为古沙漠堆积
其他文献
根据典型矿床的剖面结构、控矿构造、与矿源关系等将中国红土型金矿划分为残积和迁积型两种。对比研究了中国红土型金矿与澳大利亚博丁顿金矿( 典型红土型金矿) 的差异,认为中国
通过晋东北地区及三个矿床实例分析,探讨了晋东北地区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银( 锰、金) 矿床成矿规律,指出了预测靶区及潜在资源量。 Based on the case studies of northeast Sha
大庆油田杏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化学组成分析表明,矿场试验中、后期采出液内含有较高浓度的聚合物和其它一些注入化学成分,这为采出液的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人造物理模型上
一般而言,有限差分法求解点源三维地电场正问题所形成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Ax=b,直接解法的计算效率极低。本文从系数矩阵A的不完全Cholesky分解及矩阵特征值的特点等角度,说明了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
远离黄土高原主体的北京邻区延-怀-涿盆地沉积了总厚度超过100m的厚层黄土,其底部可见L15,对应的年龄约为1.2Ma。对剖面进行的粒度分析揭示,在0.25Ma(氧同位素8阶段)前后,黄土层的中值粒径发生了突变,从平均20~30μm变为45~60μm,相应粗颗粒(>65μm)比例也大幅增加,从15%~25%增至40%~50%。这一变化是以往在远离沙漠源区的黄土沉积中所未见的,表明我国北部沙漠和戈壁
根据Miedem a模型计算了Mg-Ni非晶合金的形成范围,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符合得很好 According to the Miedem a model, the formation range of Mg-Ni amorphous alloy was ca
在三峡地区降水条件气候均匀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用Atlas一阶矩概率匹配法,分别在每一个区域建立了对流型、雷雨混合型、阵雨混合型3种雨型随测距变化的气候Z-R关系.这些关系能
对靖边郭家梁红粘土 黄土剖面做了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 ,表明此厚度为 2 80m的剖面具有 3.6Ma以来基本完整的风成沉积地层 .应用砂粒百分含量 ( >6 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
利用1996年1月~1997年12月北京某医院内科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712个和北京观象台的压、温、湿逐日资料,对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北京地区呼吸
对库车坳陷主要探井和13个露头剖面近160个中生界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利用地震测线人工井模拟计算镜质体反射率,初步明确了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源岩有机质成熟度